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全国劳动模范李云飞:一把焊枪“绣”出“中国精度”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5-04-28 16:28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身材小巧的李云飞当过绣花工、收银员、美妆导购,最终却选择了当焊工。经过12年的拼搏努力,4月28日上午,这位女农民工走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从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了全国劳模的荣誉证书。

  李云飞获奖后在人民大会堂外留影。

  从武汉天河机场到巴基斯坦贝布托国际机场,从中亚峰会主会场到马来西亚KLCC,从国家重大项目到“世界工程”,37岁的李云飞先后参与30多个国内外重点项目。看完她和团队完成的“作品”,外籍专家竖起大拇指:焊出了教科书级“中国精度”。

  走进李云飞的寝室,床头堆满了《初、中、高级电焊工工艺学》《钢结构制造工艺学》等专业书籍,因经常翻看,有些书页边缘已翘起。

  李云飞正在焊接钢构件。中建钢构武汉公司 供图

  “在男将扎堆的制造车间里,李云飞技术不一定最好,但她最刻苦,最有耐心,最愿意学习。”车间组长周志明跟长江日报记者谈及李云飞时,在一旁的她却笑着说:“我是农村伢,学历不高,只想学好手艺。”

  李云飞老家湖北鄂州,中专毕业后,在帽子厂做过绣花工,在百货商场干过收银员,在化妆品柜台干过美妆导购。女儿3岁那年,时年24岁的李云飞决定当焊工。

  李云飞正在焊接钢构件。长江日报记者张衡 摄

  “试过很多工作,都觉得不合适。恰好镇上一家工厂招焊工学徒,我就去了。”李云飞的父亲、弟弟干铆工,姐姐是焊工。在她看来,当焊工挣钱多,离家近,骑电动车只要10分钟。

  真拿起焊枪,李云飞没少掉眼泪。护目镜没罩好,眼睛又红又肿。夏天的车间高温夹杂着烟尘,老师傅们可以敞开衣服凉快,她只能不停给自己灌水。一天干下来,汗水浸透工服,结出盐霜。

  2013年,李云飞从鄂州来到武汉中法生态城,从地方小厂“焊”进钢构领域的“国家队”中建钢构武汉公司。入职不久,李云飞就碰到了一块“硬骨头”,要焊接一个较日常超出30毫米厚度的钢管。

  李云飞正在焊接钢构件。中建钢构武汉公司 供图

  李云飞抱着40斤重的焊丝,在2.4米高的钢管上爬上爬下,连续15小时烧完3圈焊丝后,她焊接的构件11道焊顺利通过焊缝探伤检测。

  “焊丝不烧完,她就不起身。”周志明感叹,别看她是女孩子,人长得漂亮,干起活来却比男人还猛。

  2022年,马来西亚吉隆坡KLCC商业综合体项目,李云飞和工友们面临了200毫米超厚板及超强钢焊接的该行业世界性难题。

  “板材焊缝处温度要一直保持在100多度。人在腔内焊接,火枪在腔外炙烤,如同铁板烧。”焊接20分钟换一次人,队友轮班上,李云飞记得,一块由上百个钢部件组成的异形钢构件,腔内最窄的地方仅30厘米高,仅能容下她半个身子在里面,“豆大的汗珠不断往下流,滴在滚烫的钢板上,瞬间就冒出气泡蒸发了”。

  李云飞与同事交流。长江日报记者张衡 摄

  从1月寒冬到8月盛夏,项目顺利完工,探伤合格率达99.6%,总包单位的外籍专家由衷赞叹:“教科书级中国精度。”

  经过12年的摸爬滚打,横焊、立焊、仰焊等各种焊接位置李云飞手到擒来;埋弧焊、电渣焊等各类焊接方式她轻车熟路。

  而中建钢构武汉厂工艺组经理刘亚东在车间巡查时最怕碰到李云飞,“碰到了,她就会问很多问题,回到办公室还要查资料,害怕给她解答错了”。

  工艺组曾邀请李云飞等3名优秀焊工共同开展一项新技术实操验证。刘亚东说,李云飞虽不懂深层次的专业理论,经验却告诉了她这一块钢板怎么去焊。她的每一次质疑,都促进了工艺的改进。

  公司专门成立“李云飞劳模创新工作室”,由她带领工友们完成了“冷丝复合埋弧焊技术”等4项课题,每年为工厂节约生产成本72.77万元;搭建H型钢智能示范生产线,助力公司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去年开始,李云飞的工位上又多了一件工具:智能焊接机器人操作手柄。她主动申请参与焊接机器人的试验,目前焊接机器人已在武汉厂车间进行试应用。

  师带徒、传帮带,在李云飞等老师傅的手把手传授下,一批“新生代”大国工匠在班组里显现。李云飞的徒弟杨军参加全国数字化技能大赛,捧回全国第四的奖杯后说:“师父教会了我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截至目前,李云飞所在车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项、全国优秀农民工1项、省劳动模范1项、省五一劳动奖章5项。班组也先后两次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

  “当焊工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能在鄂州城区买房,给女儿一个温暖的家。”每天下班后,李云飞会通过手机与家人视频,“当看到父母在新房里吃饭、看电视,读初三的女儿认真备考,就感到非常安心”。

  (长江日报记者袁满 张衡 通讯员周雄 王超)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