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三个维度解码武汉经济一季报:从“5.4%”看发展韧性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5-04-29 22:03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2025年一季度,武汉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4759.41亿元,增长5.4%。

  长江日报记者注意到,宏观大数据背后,工业投资、高技术制造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值等指标表现突出。

  数据的背后可以窥视,这座中国中部“重镇”,正在以经济底盘之稳、创新动力之强、消费活力之旺,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韧性。

  底盘稳——投资与效益的“双轮驱动”

  汽车制造投资同比增长近四成

  2025年4月9日,东风岚图第20万辆整车下线。

  观察经济运行数据,既要看量,也要看质,还要看势,从不同角度进行多维度观察。

  5.4%,这一成绩有含金量。其高于去年全年5.2%的增速,与全国一季度增速持平,在全国主要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

  含金量,体现在“三驾马车”协同拉动。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7.3%、5%、17.8%,均高于全国同期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工业投资增长达18.2%,连续13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速;投资将更多目光瞄准了“新势力”,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汽车制造投资分别增长24.2%、39.3%。

  含金量,体现在三次产业稳定向好。特别是服务业增加值近3000亿元,以超六成GDP占比,直接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筑牢了稳增长“压舱石”。    

  含金量,体现在枢纽功能服务提升。一季度,铁路货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航空旅客吞吐量分别增长39.9%、9%、8.4%,公路运输周转量增长16.1%,为武汉发展枢纽经济提供“硬支撑”。

  含金量,体现在市民收入平稳增长。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7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3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一步缩小。

  5.4%,这一成绩来之不易。

  从发展面临形势看,外部环境冲击、传统产业下滑等不利影响加深,产业转型、结构调整阵痛仍在释放。在2万亿台阶上实现这一稳定增速,为未来发展积蓄力量,非常难得,可圈可点。

  动力强——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奔赴”

  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1.2倍

  武汉攀升生产线。受访者供图。

  细细阅读武汉“一季报”,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连续1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1倍;锂离子电池、医疗仪器、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5倍、1.3倍、1.2倍。

  一组组数据背后,是武汉以争分夺秒的姿态,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双向奔赴”,促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聚势向“新”。

  前不久在武汉召开的九峰山论坛上,近300家化合物半导体领域企业集中亮相,万人展厅一票难求。这背后是短短3年内,九峰山实验室周围一批百亿龙头项目接连落地,50余家上下游企业“聚势成链”。

  一批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延伸到市民生活。数据显示,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9.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7.4%,高技术服务业增长32.9%。

  武大人形机器人“天问”到咖啡店“实习”。

  在武创院,首批三大“创新枢纽”启动运营;在武汉大学智能制造实验室,“天问”机器人预计7月正式量产;在汉阳造低空生态中心,占地260亩的“空港枢纽”开建……

  一季度,有组数据值得细究:“高技术制造业用电量增长9.5%”,远远高于GDP的增速。

  电力数据是经济运行的风向标。高技术制造业第一大户就是计算机通信行业。其高速增长,折射出算力的需求快速增长,产业创新动力不断增强。

  今年来,武汉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20多个行业大模型的垂直应用落地,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加快增长。

  从增长势头看,武汉正抓住人工智能这个“牛鼻子”,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活力旺——新场景与新体验的“双管齐下”

  为“感觉”买单,智能家电销售增1.6倍

  消费者在工贸家电唐家墩店内选购家电产品。肖僖 摄

  开年以来,跟着春晚游武汉、相约春天赏樱花、武汉马拉松、刀郎演唱会等文体活动接续推出,赏花经济、赛事经济、会展经济、演艺经济正成为城市“流量密码”。

  一季度武汉共接待游客88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00亿元,同比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文化艺术业营业收入以超80%的增速迎来“开门红”。

  两位数的增长,透露出武汉服务业的升级之道:从传统被动接受服务到沉浸式体验,从单一消费到复合业态,年轻人引领的“体验经济”成为消费新时尚。

  统计数据显示,户部巷联动黄鹤楼推出“名楼美食通票”,带动周边酒店入住率提升22%;黎黄陂路引入“剧本杀+老建筑”沉浸式体验,年轻游客占比提升至65%;万象城推出数字艺术展,客流日均破8万人次,场内零售额同比增长40%……

  巴公房子前人流如织。长江日报记者黄丽娟 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0.21亿元,同比增长7.3%,看似温和的数据下,消费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更值得关注。

  在以旧换新的政策驱动下,“智能+”让买买买更时尚。一季度,武汉智能家用电器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64.1%,智能穿戴设备、计算机、智能手机等数码产品分别增长162%、10%和6.6%。

  除家电外,汽车消费是以旧换新的另一个主战场,同样呈现出智能化的消费趋势。一季度武汉限上汽车增长7%,充电桩数量同步保持两位数增长。作为武汉新能源汽车的“先锋”,岚图汽车一季度累计销量达2.6万辆‌,同比增长近六成。

  消费结构升级转型,让武汉加快推进商文旅体深度融合。市商务局说,接下来将结合龙虾美食、消暑纳凉、夜间消费等,举办促销活动600余场,释放消费叠加效应。

  据悉,武汉还将实施消费提振升级行动,进一步升级商品消费,提质服务消费,壮大新型消费,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

  与此同时,我市正在构建供应链平台,设立海外仓,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引导企业“抱团出海”,拓展海外消费市场。

  短评——

  武汉转型发展的潜力和定力

  Manus通用智能体一夜爆火全球,武汉马拉松跑进最美樱花季,刀郎演唱会场内场外万人大合唱……开年以来,一幕幕图景释放出城市的活力与动力。

  “一季报”中,透过“5.4%”,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条数据的曲线,更是一座城市的进化逻辑——以“稳”筑基,以“进”强链,以“优”破界。这是一个起步平稳、量质并进的武汉,正一如既往地稳健前行。

  转型闯关、爬坡过坎,靠实力也靠信心。信心来自过往奋斗,信心也将催生更大力量。

  近三年来,武汉转型发展已经奠定很好基础,发展的潜力和韧性不断增强。只要我们把这些优势和条件转化好、利用好,就一定能够重塑发展新优势,跑出经济加速度。

  二季度是完成全年目标的关键季,也是加快转型发展的攻坚期。我们要保持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加压奋进,全力攻坚二季度,奋力实现“双过半”。

  唯有如此,方能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

  (长江日报记者陈永权)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