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在距离武汉约200公里的下游,荆州港盐卡港区码头机声隆隆,满载集装箱的货轮启航,起重机挥舞巨臂,卡车来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近日,荆州港盐卡(三期)多用途码头3号、4号泊位(简称盐卡港区多用途码头)顺利通过交工验收。
盐卡港区的多用途码头。记者汪文汉摄
盐卡港区多用途码头由湖北港口集团荆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中交二航局承建。作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支点,该项目的投运将显著提升武汉港对鄂西地区的辐射能力,预计每年可为阳逻港新增超200万吨中转货源,助力武汉巩固长江黄金水道枢纽地位。
在武汉阳逻港调度中心的大屏上,一条连接江汉平原的水运动脉正加速成型。“新泊位相当于为阳逻港装上‘液压加速器’。”湖北港口集团负责人表示,盐卡港区作为阳逻港西向辐射的重要支点,将构建“荆州集货-武汉中转-通江达海”的物流新格局。
盐卡港区的多用途码头。记者汪文汉摄
依托武汉航运中心建设经验,此次验收的通用泊位创新采用“双钻联动”施工法。中交二航局项目总工程师齐鹏介绍,面对长江汛期挑战,建设团队将灌注桩工期压缩40%,创下同类工程进度新纪录。新建泊位可兼顾5000吨级船舶作业,年设计通过能力255万吨。
盐卡港区作为鄂西能源枢纽港区,其运输物资可通过船舶运至阳逻港,再中转至湖北其他地区或通过长江运往下游的上海、江苏等地,为当地企业提供能源保障。另外,荆州作为重要的粮食产区,其生产的粮食也可通过荆州港运至阳逻港,再以水运或陆运方式运往国内其他地区。
由于大量煤炭、建材、粮食等都要从盐卡港发往阳逻,因此盐卡港多用途码头建设至关重要。
盐卡(三期)多用途码头建成投产后,盐卡港区一期、二期、三期泊位将实现贯通,总泊位数达到8个,岸线总长近1公里,年吞吐能力达到700万吨、20万标箱。
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构建阳逻港-盐卡港协同体系,武汉港对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货源集聚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武汉“西接成渝、东联沪宁”的双向开放优势将更加明显。
(长江日报记者汪文汉 通讯员蔡徐林 何奇)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