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有绝活,他让80多米长的列车停车误差不超过一根手指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5-05-04 16:10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嘟——嘟——”5月3日中午,两声鸣笛后,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列车稳稳驶入站台、精准停靠,司机室门中心线与地面参照标尺严丝合缝。

  司机程雄走出驾驶室,只见他举手指向正前方,同时呼叫规范口令,确认乘客安全进入车厢后,他返回驾驶室启动列车,带着满车的乘客驶向下一个站点。

  到站后程雄走出司机室,确认乘客全部安全进入车厢。长江日报记者 刘克取 摄

  “手动驾驶时,列车平稳得杯中的水一滴不洒、停车精准几乎没有误差,这就是新时代青年的风采。”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团委书记彭瑾蓉向记者介绍,日前,2025年“湖北青年五四奖章”名单公布,全国最美公交司机、地铁1号线乘务班组长程雄名列其中。

  80多米长的列车,停车误差不过5厘米

  地铁1号线是武汉市第一条轨道交通线路,贯穿东西湖、硚口、江汉、江岸、黄陂5个行政区,全长80米有余,重约132吨。

  驾驶这样一个“大家伙”,32岁的青年司机却将日常制动精度硬生生提到正负5厘米的“零标”水准。5厘米,不过是一个智能手机的宽度。

  记者了解到,第十三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司机职业技能大赛中,制动误差在正负10厘米范围内即可获得满分。

  程雄正在驾驶80多米长的列车。通讯员供图

  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逐渐普及的今天,训练手动驾驶的意义是什么?面对记者的疑问,程雄表示,一是为了安全,在突发紧急情况时,驾驶经验丰富的司机能够及时正确地完成应急处置;第二,面对雨雪冰冻等特殊天气,手动驾驶比自动驾驶更精准、更可靠。

  “1号线是全程高架路线,受天气影响大。下雨或下雪时,钢轨与车轮间的摩擦系数会发生微妙的变化,自动驾驶就容易产生误差。”程雄表示,每当遭遇雨雪天气,1号线就会从自动驾驶切换到手动驾驶。

  “停车即使存在一点点误差,也会影响乘客的上下车体验。”程雄说,司机的使命就是给乘客提供安全、优质的乘车服务。为此,程雄经过上百次试验、记录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停靠数据后,他最终确定了一套“黄金标尺”。

  地铁1号线有32个车站,上、下行共64个关键点,程雄结合1号线四种不同的车型,总结出256种最明显的“零标”参照物,并在全线推广。以循礼门站为例,当车站后视镜的左下角与前窗玻璃下侧齐平,此时停车,可以做到“零标”。

  “安全无小事,每一公里都是责任。”驾驶地铁往返一圈后,程雄眼睛里闪着执着的光,“青年司机的担当,不就是要让‘差不多’变成‘零误差’吗?”

  想法多、点子多,他说年轻人更懂年轻人

  不满足于四平方米的司机室,程雄始终在思考如何优化驾驶体验、提升运营服务。“我们新时代青年,能当螺丝钉,也要当发动机。”程雄说。

  “师父,这些操作手册背得我头大,能不能来点更直观的?”2021年夏天,“00后”徒弟罗千钊的这句吐槽,让“90后”程雄愣了一下。面对2021年陆续入职的新生代司机,程雄敏锐察觉到传统“师带徒”模式存在局限。

  全国最美公交司机、地铁1号线乘务班组长程雄。长江日报记者 刘克取 摄

  “得换个玩法!”程雄一拍大腿就行动起来。连续一个月,他下班后不回家,举着手机在驾驶室里录视频、拍图片。

  “这个是紧急制动按钮,按下去的效果就像妈妈突然拽着耳朵”“仪表指针要是超过这个位置,就跟手机电量只剩1%一样危险”……这些带着网络热梗的教学视频,很快让追求新潮的00后学员们“上头”了。

  沉浸式教学立竿见影。“现在开车时,这些解说就会自动在脑子里循环播放。”如今已能独当一面的罗千钊笑着表示,当初在师父的生动指导下,他上手适应得特别快。如今,由程雄提炼出的“程雄乘务岗位工作法”在全线200余名地铁司机中推广。

  中高考期间,司机室的电笛按钮将会戴上一个塑料软帽,这也是程雄领衔设计的“小玩意儿”。为了给考生营造安静的考试环境,考试期间,1号线全线禁止鸣笛。然而,对于每天重复上千次鸣笛动作的司机而言,突然改变手指的条件反射并非易事。

  起初,程雄尝试用饮料瓶盖罩住按钮,但只适用于一小部分车型。于是,他自己动手绘制设计图,找厂家定制不同尺寸的电笛罩盖,经过反复测试,最终找到了最贴合按钮的款式。

  “年轻人就得敢想敢试,办法总比困难多!”程雄笑着表示,这项2016年问世的“小创新”,至今仍是武汉地铁的“考试季标配”。

  (长江日报记者刘克取 实习生王昱麟 通讯员武小青 产启斗)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