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13日讯(记者夏奕)“4楼发现漏水告诉5楼,5楼查来查去发现是楼上漏过来的就找6楼要说法,6楼住户难碰上,我在单元楼门口守了5天才知道他也有苦衷,原来是7楼管道反水!”13日下午,“我和我的派出所”分享研讨会在长江日报演播中心举行,在以“矛盾纠纷化解 路在脚下”为主题的讨论中,洪山区公安分局卓刀泉街派出所民警许圣耀讲述了发生在关西社区的一起耗时4年、殃及4层楼的漏水纠纷。
与会嘉宾举行圆桌会议,共议“矛盾纠纷化解 路在脚下”主题。 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他联系社区、物业进行“三方会诊”,先通过7楼租户找到7楼房东修好7楼管道,又协调物业给6楼免费换水管,最后还为因漏水摔伤的5楼住户申请了适老化改造,装上防滑扶手。
“要想把矛盾掐灭在萌芽里,就得让老百姓随时能找到我!”守护老旧社区的许圣耀把手机号发往各个业主群、网格群里,还印了500多张“许警官24小时热线”的公示牌贴在社区主干道、商户门口、楼栋单元门上,他的电话被居民拨打成“社区110”热线,社区不少隐患得以及时排除。
江岸区公安分局塔子湖街派出所女警华丽用两个生动的故事亮出女警靠着“倾听”和“女汉子”作风化解社区矛盾的风采。江夏区公安分局金口街派出所民警方洪涛则分享他如何率领麾下的13名“枫警娘子军”,靠着每个村里的“自己人”解决“本村事”,成功避免和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0余起,且没有一起“发酵”的经验。
硚口区汉正街道万安社区书记魏娜讲述了汉正大厦过去电动自行车停车难、充电难且消防隐患大的矛盾,在社区民警不懈努力后小区终于建起安全、便捷的充电停车棚。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杨磊提到,基层派出所对于矛盾纠纷化解采取“源头治理、多元治理、情感治理”三个层面的工作方式,既解决矛盾纠纷化解“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拉近基层民警密切联系群众“最后一米”的距离。“他们在真正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他们的不懈工作就是每个老百姓家门口的‘平安密码’。”
“今天研讨会中,我对分享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故事印象最深刻。”会后来自塔子湖街道华康社区的胡诗贤说,守护在基层的社区民警就是平安的守护者。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