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数智赋能区域资源,“科学教育 +”让孩子成为小小“发明家”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5-05-14 16:21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5月14日,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武汉开幕。在基础教育现场观摩点,汉阳区教育局展区吸引了来宾关注。作为全国首批科学教育实验区,汉阳区开展了“数智赋能科学教育+”的系列探索。

  观摩现场。记者刘嘉 摄

  “智慧科学大屏呈现的是全区科学教育四大项目的实时数据。大屏下方的是水质检测平台,直接关联全区14所水质监测实验校的活动开展情况和水质监测结果……”现场,汉阳区教育局工作人员向来宾介绍。汉阳师生在区内24所校内外科普场馆开展实践,学生可以借助教育e卡通实时上传实践心得,记录成长轨迹。学生校内外科学实践活动和科学学习情况,都实时同步到11万学生终身数字档案,形成“学生画像”。

  “这位学生的成长档案记录了她参加校外科技馆实践活动记录,形成‘数字画像’可视化呈现了学生成长轨迹,AI智能还会精准推送成长建议。”汉阳区教育局工作人员说。不仅有学生“数字画像”,该区还为全区6000余名教师构建“数字画像”,赋能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为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汉阳区积极搭建各类水科技实践平台。以武汉市晴川初级中学为例,学生在实践课上充分发挥创意,打造出了会“思考”的百草园、“雨智泉”等生态发明。百草园中的传感器能实时监测药草生长状态,浇水小车和光敏装置根据需求自动工作;“雨智泉”利用废旧塑料瓶收集雨水,通过太阳能驱动滴灌系统,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在莲花湖,学生们研发了遥控小船和清洁车,用于采集深水样本和打捞垃圾。同时,他们还发明了“水质翻译官”,通过手机拍照就能快速检测水质污染情况,成本低且精度高。

  观摩现场。记者刘嘉 摄

  展区现场,武汉市晴川初级中学女生申书萱向来宾一一介绍同学们的发明。“我们用科技守护母亲河,也期待与全球伙伴共同守护地球!”申书萱说。

  武汉市第三寄宿中学学生杨锦程向来宾演示创新融合手摇发电与水力循环系统装置。“人力摇动产生24V电能驱动水泵,水流推动叶轮机旋转并带动齿轮组,实现‘运动能→电能→水能→机械能’的闭环转化,生动诠释水力发电原理与能量守恒定律。”杨锦程从小热爱科学,喜欢科创发明制作,曾多次在水科技省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省赛、宋庆龄发明大赛省赛、lCC国赛获奖。

  据悉,近3年,汉阳区学生科技创新发明类成果获国家级、省级荣誉610项,此外,每年约百名学生凭科技特长入围985高校强基计划。

  (长江日报记者刘嘉 杨幸慈 通讯员朱嘉卉)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