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武汉小学生用编程演《哪吒闹海》皮影戏,校方:每名学生都会学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5-05-14 22:10 来源: 九派新闻 ,九派新闻
【字体:

  幕布上,哪吒皮影和妖怪激战正酣。忽然,哪吒腾空翻了个跟头,施展几招凌厉攻势后,又稳稳翻回原地。

  5月14日,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湖北武汉召开,这一幕就发生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小学湖畔校区观摩点上。

  在现场,来自武汉的小学生们巧妙运用机械臂、编程等现代科技手段,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哪吒闹海》皮影戏,引得现场围观嘉宾发出一阵惊叹。

  记者看到,学生们在电脑里提前输入程序后,屏幕上的皮影人物就自己动了起来。学校还创新性地开发了AI皮影机器人,通过自然语言与机器人进行对话,让其根据指令做出皮影动作,从而达到演绎皮影剧的效果。

  九派新闻记者了解到,这些小学生来自武汉市光谷第十五小学。“这样的‘古典+现代’的皮影场景,在学校里太常见了。”学校信息资源中心主任霍芬芳说,学校现有4000多名学生,每名学生在小学6年间都会学皮影戏。

  她介绍,学生从一年级开始了解皮影文化,二、三年级分别学画、制作皮影角色,四到六年级开始上智能皮影课,从液压皮影、机械臂皮影、编程皮影、机器人皮影一路学到体感皮影,目前已经更新到第五代了。

  学校教室幕布后的皮影表演室。图/九派新闻 曾怡婷

  有着千年历史的皮影戏如何与现代科技碰撞出火花?

  据介绍,武汉市光谷第十五小学地处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即“中国光谷”)核心区域,建于2014年,自诞生之日起便有了“科技”的基因。“学校约六成学生的家长在光谷的高新企业工作,他们也有很好的科技素养。”霍芬芳说。

  校长吴林林告诉九派新闻记者,学校的办学愿景是“点燃科技之光,奔向艺术之谷”,其中的“光谷”二字极具地区色彩,他们希望全力打造“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校园新生态。

  武汉光谷第十五小学校长吴林林。图/九派新闻曾怡婷

  9年前,当美术老师陈学第一次带着皮影戏道具走进课堂时,面对的是学生们的困惑:“老师,这个黑乎乎的牛皮人偶能比动画片好看吗?”这个尖锐的问题,让教师们意识到,要让“10后”爱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光靠说教行不通。

  学生学习传统皮影艺术的教室。图/九派新闻 曾怡婷

  转机出现在一次校园科技节。信息社团的孩子们尝试用编程机器人演绎《三打白骨精》,机械关节僵硬的摆动虽然生涩,却让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王江眼前一亮:“如果把机器人技术和皮影戏结合起来呢?”

  这个灵感点燃了全校跨学科教研的热情。美术组负责改良皮影制作工艺,用激光切割替代传统雕刻;信息技术老师带领学生开发编程界面,优化机械臂的操控精度。

  “有没有办法让动作更加连贯,同时又能在表演时解放双手呢?”霍芬芳说,经过实践摸索,传统皮影的竹签操纵杆被替换为三轴联动机械臂,学生可以通过拖拽编程模块来控制皮影的动作幅度和运动轨迹。

  现在,通过学习编程,学生可以让程序控制皮影的动作。在原有机械臂的前提下,皮影可以前后左右移动。霍芬芳告诉记者,学校开设了智能皮影特色课程,在这个阶段,学生除了学习硬件的组装与调试,还能掌握一些编程知识。

  学生在智能皮影课上制作的皮影角色。图/九派新闻实习记者 杜文添

  武汉市光谷第十五小学的探索正在产生“涟漪效应”。从2014年建校伊始,国家级非遗项目云梦皮影被引进校园,皮影课程就成了该校的特色项目。一至四年级的学生学习传统皮影,五至六年级的孩子们则开设智能皮影课程。

  曾看过学生演出的六十多岁皮影老艺人感慨:“我学了三年才能让皮影人走路不绊跤,这些娃娃用机器帮忙,半天就能演出整出戏,时代真是不一样了。”

  当日,九派新闻记者还在武汉市光谷第十五小学看到,一对数字人——助教“科科”和伴学机器人“艺艺”亮相在校园一角,正在实时解答学生的疑惑;不远处,孩子们在VR实验室里设计数字皮影角色。这些生动的画面,均体现了学校“科艺融合”的人工智能教育实践。

  小学生在上人工智能课程。图/九派新闻 曾怡婷

  “当看到孩子们用自己编写的程序让皮影人物活灵活现地表演时,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科技赋能教育的无限可能。”校长吴林林认为,未来的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

  (九派新闻记者 曾怡婷 实习记者 杜文添)

  【编辑:陈明】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