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15日讯在2025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即将启幕之际,武汉工程大学带来一项“硬核”创新——基于大模型的智慧化工实验新范式。这项融合人工智能与化工教育的突破性成果,以“代码驱动实验、数据迭代创新”为核心逻辑,让传统化工实验从“人工操作时代”跨越至“智能设计时代”。
武汉工程大学“基于大模型的智慧化工试验教学新范式”亮相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
想象这样的场景:学生在电脑端输入实验目标或上传一篇文献,AI大模型立刻“读懂”需求,自动解析合成路径、生成可执行代码,并指挥机械臂精准完成称量、投料、控温等全流程操作。
项目负责人刘根炎教授介绍,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是实验步骤的“执行者”;而在新范式下,他们成为掌握AI工具的“创新设计者”。通过与大模型对话,学生需自主拆解实验目标、优化参数组合、分析迭代数据,在跨学科思维(人工智能+化学工程+数据分析)的碰撞中,掌握绿色合成技术的核心逻辑。
“比如设计一个催化剂合成实验,学生要先通过AI分析文献中的关键变量,再用代码驱动设备完成多组平行实验,最后从海量数据中提炼最优路径。”刘根炎表示,这种“AI赋能+自主创新”的模式,正在培养适应数字化产业需求的“未来工程师”。
(长江日报记者汪洋 通讯员王海澎 姚一琳)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