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李德仁:把时空智能学推向全球,正在努力建好“东方慧眼”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5-05-18 14:15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记者胡颖 李建华

  “支点建设,关键在科技创新。创新强则实力强、创新兴则省域兴、创新胜则湖北胜。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倍感亲切,更觉使命在肩。”5月16日,武汉市“建设支点 当好龙头”系列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启动仪式暨集中发布活动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通过视频讲述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锻造支撑大国崛起的“硬核脊梁”的实践故事。

  在武汉市“建设支点 当好龙头”系列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启动仪式上,李德仁院士通过视频讲述科技创新的实践故事。长江网记者彭年 摄

  李德仁介绍,近年来,武汉大学联合武汉众多科研机构,在北斗导航应用、城市空间智能、数字孪生技术等领域持续攻关,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重塑武汉之“重”的硬核力量。

  “当前全世界已经进入万物互联数字孪生的人工智能新时代,时空智能在人工智能时代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李德仁说,武汉大学跟国内外的科学家合作,把时空智能学推向全球,助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用遥感选择嫦娥5号6号在哪儿着陆取样最好

  “用北斗和遥感卫星无人机去种田,可以实现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精准化,让我们的饭碗牢牢地端在中国人的手上;用遥感的无人机和移动机器人去管理电力工厂的建设,可以做到智能化、无人化、实时化。”李德仁对时空智能的应用如数家珍。

  “除了对我们地球的活动做时空智能,我们的团队在深空探测月球火星的探测中,操控玉兔和祝融号机器人来观测月球、探测宇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用遥感选择了嫦娥5号6号在哪儿着陆取样最好,保证了我们从地球月球的正面和反面取得了很好的样本。”李德仁说。

  用灯光遥感估算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得到联合国认可

  “我们还要把时空智能从控天走向控地,在地下采矿,实现无人化机器人化;我们还要走向深海,在水面水下的导航通信遥感方面创造新的成果,能够自由地在海下做研究、做探测、做开发,发展深蓝经济。”李德仁对时空智能未来更多的应用充满信心。

  “所有的这些时空智能的活动,可以用来研究社会的经济发展,用灯光遥感估算了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用夜光遥感探测世界战争与和平的态势,得到联合国认可。”李德仁说。

  对时空智能在救灾中的作用,李德仁介绍,团队的雷达遥感可以全天时的观测地球,去年洞庭湖的溃口中能够测出来淹水的面积,水流的速度和进水的总体积量,为抗洪救灾提供了有力的数据的支撑。

  正在努力建好世界上第一个通、导、遥一体化人工智能上天的智能系统“东方慧眼”

  “我们还发展了新的以医学为目标的环境卫星,研究大气的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来回答人类健康重大的各种流行病的演化过程。”

  李德仁突出介绍了一个更宏大的规划——建设空天信息全球实时智能监测网“东方慧眼”卫星星座。“东方慧眼”是以武汉大学总牵头,联合了湖北省和全国以及全世界相关国家力量打造的一个全球的对地观测智能卫星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通、导、遥一体化人工智能上天的智能系统,“我们正在努力把它建好。”

  据悉,2023年4月,“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一期工程正式启动。2024年2月3日,由李德仁担任首席科学家研制的“东方慧眼”高分01星成功发射,顺利实现业务化运行。未来,数百颗卫星将形成一个“星网”,多角度对地遥感,实现“看得快、看得清、看得准、看得全、看得懂”的目标。

  (值班总编辑 王雪 值班主任 熊展平 值班编辑 王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