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风景区拥有良好生态,在生态资源优势如何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方面,我们需要审慎破题。”在东湖风景区一个项目的论证会上,市生态环境局东湖风景区分局的王璐语气从容又坚定,“我们既要端稳绿水青山‘金饭碗’,也要炒香绿色发展‘特色菜’!”
41岁的王璐已在环保岗位上默默耕耘了17年。他始终脚踏实地,尽职尽责。面对环境违法行为,他是毫不留情的“铁面判官”;面对守法企业,他又化身耐心细致的“环保守护人”。
夜探排污口,智破“数据正常案”
王璐(右一)对企业环保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核查。
王璐曾处理过一起棘手的案件。武汉一家企业的远程监控数据显示其排污指标一切正常。然而,执法人员巡查时却闻到一股明显的异味,这显然与“正常”的数据不符。
王璐和同事们决定深入调查。他们反复核查该企业的远程数据,并进行比对分析,发现该企业夜间时段的数据“正常”得不同寻常。为了揭开真相,他们连续三个夜晚蹲守企业周边,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组织了一次突击检查。最终,执法人员发现了关键证据:该企业在正常生产的同时,铸造车间的废气处理设施形同虚设。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环境保护的主体,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参与者。”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王璐给企业划重点。在依法对企业进行处罚的同时,他还督促企业对问题及时整改,有效解决环境问题。
为了揪出偷排污水,王璐和同事们常常化身“夜行者”,顶着蚊虫叮咬,在黑夜中潜行,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最终用确凿的证据让违法企业无所遁形。
王璐累计完成执法检查2000余次,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精准送服务,“手把手教学”精准指导
2022年,王璐调至武汉市生态环境局东湖风景区分局,负责环评审批、排污许可、法治建设等工作。
在环评审批工作中,他巧妙地把握着“严”与“简”的平衡,大幅压缩审批时限,推进项目环评审批便利化,保障重点项目建设,以高水平生态保护服务高质量发展。
王璐团队还肩负着辖区86家排污单位的排污许可综合管理任务。这些排污单位大多规模小、人员少,缺乏专业的环境管理人员,环境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面对这一情况,王璐主动靠前服务,深入一线,对每一家排污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逐一摸底排查,并现场进行环境普法宣传,耐心细致地指出企业存在的环境问题,悉心指导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今年4月,他发现辖区某机械加工厂未按要求进行环境噪声相关数据填报,且排污登记有效期即将到期仍未完成延续登记、面临环境违法风险。
于是,他主动与企业联系,了解到该厂管理人员不熟悉排污许可系统操作、不知道该如何延续排污登记信息。
为帮助企业合法生产经营,他将存在同样情况的10多家企业邀请至办公室,逐一开展“手把手教学”精准指导,点对点帮助各企业完成数据填报、延续登记等工作,既守住环保底线又保住企业生产线。
同事覃英华评价,“他总能把复杂条文转化成通俗案例,既讲法理又通人情。”
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王璐在生态环境执法领域屡获殊荣:2021年全省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技能比武中,他荣获个人一等奖;随后两年,他又分别在全省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技能比武中斩获个人二等奖、一等奖。
在新时代背景下,湖北省提出实施美丽湖北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生态承载力,武汉正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典范。作为落实这一工作的代表,王璐在笔记本中写下他的工作思路——“守护碧水蓝天,建设生态城市,既需要智能系统的‘硬核支撑’,更离不开用心用情的‘柔性治理’。”
(长江日报记者金文兵 通讯员于海涛)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