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20日讯 5月20日上午10时许,武汉和南京,一场跨越千里的“云端告白”在长江两岸展开(点此看直播回放),生态环境部官网、人民日报视界APP等20余家平台同步直播,超100万网友在线观看。
南京长江大桥下跳跃的江豚。武家敏摄
作为长江中下游的两座重要节点城市,长江是连接武汉和南京的天然纽带,江豚回归就是两地共抓长江大保护、接力守护一江碧水东流的最好见证。
上午10时,直播以“双线联动”模式在南京江豚书屋与武汉白鱀豚馆同步展开,《同话长江,共护江豚》拉开序幕。在武汉白鱀豚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郝玉江博士,带领观众探秘白鱀豚馆的“江豚月子中心”,展示了全球唯一的长江江豚人工繁育群体。馆内水温、声呐监测系统等科技手段,为江豚打造了安全家园,人工环境繁育的“淘淘”“汉宝”等二代江豚更成为迁地保护的里程碑。郝玉江表示:“它们的微笑是长江生态最生动的晴雨表。”
双柳大桥旁,2024年新出生的小江豚正在好奇地打量周边大桥和船只。高宝燕摄
在武汉新洲长江双柳段水质监测现场,监测屏幕实时跳动数据。据了解,长江武汉段水质连续五年达Ⅱ类标准,鱼类资源恢复至禁渔前的3倍。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水务集团宗关水厂水质检验高级技师王琼分享:“从实验室到长江岸线,每一滴纯净江水都凝聚着守护者的心血。我建议推动迁地保护江豚野化放归,让它们真正回归自然。”作为长江大保护的重要举措,武汉市发布了《推进长江江豚重返武汉城区江段工作实施方案》,启动“江豚回归江城”计划,将禁渔工作延伸到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目前,已逐步形成金口、天兴洲、双柳水域三个长江江豚种群。
武汉长春街小学的师生为即将满1岁的小江豚“F9C24”庆祝生日。马慧洁摄
近年来,武汉市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新双十”行动,提前一年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实现长江武汉段重点支流跨区生态补偿全覆盖,长江武汉段水质连续5年稳定保持二类,形成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良性互动。据农业农村部公布数据显示,长江江豚的自然种群数量已回升至1249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曹文宣说:“长江十年禁渔实施以来,沿江各省份加快推进生态修复,长江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休养生息,鱼类资源逐渐恢复,长江江豚等生物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
“守护江豚示范学校”武汉市长春街小学的师生与南京琅琊路小学师生隔空“比心”成为温情爆点。武汉学生展示为小江豚“F9C24”绘制的手工生日贺卡,南京学生发出了有声明信片,这些作品凝聚着孩子们对江豚最纯粹的爱。
此次直播不仅展现了两座城市在保护长江江豚、守护长江生态环境方面的丰硕成果,还深入探讨了今后如何更好开展长江江豚保护以及长江大保护工作。当两座城市为同一群生命接力,长江的故事就有了温度。武汉生态环境观察员付存操和南京生态环境主播梦婷,共同呼吁网友们变身江豚保护的“云端守护者”,立下“十年之约”,当江豚家族再添新成员时,让武汉和南京的灯火再次为它们点亮,让“微笑天使”畅游长江。
长江日报记者高宝燕 马慧洁 (江豚工作室出品)
海报设计 张露苹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