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熙来攘往的江岸区黎黄陂路文旅街区市集,白喵画铺显得格外安静。23日,记者来到现场,画铺创始人赵进正在为游客绘制肖像,在他的笔下,游客在黄鹤楼、巴公房子等地标建筑下绽放着笑容。
赵进正在为游客绘制肖像。记者刘晨玮 摄
在汉工作的外教体验后再下单
武汉地标“飞”去国外
“也太可爱了吧!”长沙来汉旅游的小宇和朋友在摊位前停下脚步,展示台上摆放着一排画像相框,他们轻声赞叹起来。
“15到20分钟能画完一个人,可以留份纪念。”收到赵进的邀请,小宇欣然坐下。工具箱摆在脚旁,赵进不时专注地看向对面的小宇,仔细观察,旋即低头,手中的画笔快速移动起来,由浅入深,细细勾勒,很快,一幅俏皮可爱的人像漫画跃然纸上,小宇“站”在黄鹤楼的红墙下。拿着画像,他笑容灿灿,“现在大家都用手机拍照,画画反而很‘复古’。”小宇说,这是他在国内不同城市旅行以来第一次看到地标背景的手绘画像产品,“形式很别致,可以放在家里当摆件”。
赵进找出团队和南非籍女孩Robyn的合影,2023年9月,Robyn曾和好友来到这里体验画像。记者随后联系上Robyn,她目前正在上海工作。Robyn告诉记者,当时,好友从南非来武汉探望她,两人在汉口江边吃过晚饭,沿着黎黄陂路散步时,她一眼看到“白喵画铺”,“他们的作品与众不同,我从没见过”。她决定试一试,请赵进为她和好友画像。看到成品后,Robyn非常满意,特意和赵进加了微信。
几个月后,她特意将南非家人的照片发给赵进,请他们绘制了十几幅肖像,作为新年礼物,跨越山海,送给相隔万里的家人。“家人们都很喜欢我的礼物,也让他们看到了武汉的风景!”电话那头,Robyn笑了起来。
团队创始人赵进正在给游客介绍灯光画。
从练摊到创业
他们被游客“点亮”
赵进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此前从事美术培训工作,2023年,他来到黎黄陂路练摊,现场为游客画人像漫画。感到一个人忙不过来,2024年初,他又把朋友毛文强拉来一起练摊。
练摊时,两人经常边画边和游客交流,“怎样让我们的产品更有竞争力?”一位外地游客的话“点亮”了他们:“背景是不是可以有特色些,武汉有那么多好看的地方!”
经过讨论,两人决定将肖像背景手绘为黄鹤楼、巴公房子、长江大桥等地标建筑,果然,这一特色吸引了不少游客。
来到黎黄陂路的外地游客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为了提高效率,两人在家提前将明信片背景画好,现场只需为人物画像,20分钟内,游客就能拿到成品。
王明奥是武汉纺织大学大二学生,在这里兼职,他告诉记者,最忙的时候,他一天能为30多人画像。记者看到,在画画时,王明奥也会和游客交流,介绍起背景地标建筑的信息,“也想一起宣传下武汉,让更多人了解它、爱上它”。
赵进介绍,赶上旅游旺季,画铺日营收能达到1万元。如今,除了在市集上摆摊,团队同时为黎黄陂路、昙华林等处的文创店供货,今年“五一”假期,他们开发的地标系列产品在黎黄陂路8号文创店拿到销售业绩前列的成绩。
京汉火车站灯光画。
让武汉的地标跟着游客“回家”
桥、楼、建筑被做成更多文创产品
“地标建筑还能做成什么样的产品?”赵进曾看过有艺术家用线稿绘制城市风貌图,他和团队决定开发一批新产品。他们将地标建筑以钢笔速写的形式呈现,参考建筑实际发光区域,在电脑上进行调整,设置光效,制成灯光画。
“希望能在游客第一眼看到产品的时候就能被‘抓住’。”为了画出最理想的状态,团队查阅建筑物的文献资料,在现场踩点写生,从不同角度环绕建筑拍下近百张照片,再比对着绘制出全局和局部相结合的钢笔速写。大家聚在一起改过数十次,直到团队成员都点头通过。
“要让游客们看得懂的同时愿意消费”。黄鹤楼上挂起一轮圆月、巴公房子的窗户亮起灯、月光洒满鹦鹉洲长江大桥下的江面……光效在哪一处下功夫,都是团队的“巧思”。最近,京汉火车站产品刚刚上新。
灵感源源不断,团队又开发出地标系列、早点系列冰箱贴,如今,一套汇聚多处地标的印章也在制作中,“产品的生命力在于文化,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把武汉的美和历史带给游客”。
(长江日报记者刘晨玮)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