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华工科技党委:“光立方”党建赋能创新,第三届创新日首发多款硬核新品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5-06-29 19:50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复杂曲面纹理激光刻蚀智能装备、3.2T光模块/CPO光引擎、复杂曲面六轴激光微孔加工装备、AI+工业制造——华工筑砺·工业智能体平台……6月28日,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工科技”)第三届创新日活动现场,首发新品让人目不暇接。

  科技创新的不断突破离不开党建引领。一直以来,华工科技党委秉持着“党建一流、经营一流”的发展目标,探索出“光立方”党建工作法,以高质量党建赋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华工正源AI算力中心团队在实验室研讨产品工艺。

  “党旗党徽就如同激光般准确、有力、耀眼”

  43秒完成一辆新能源汽车车身焊接,最快30分钟就能让一副轮胎模具洁净如新……走进华工科技核心子公司——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工激光”)激光科技馆,你会发现身边的文创产品、折叠手机屏幕、新能源汽车等都与激光息息相关。

  时隔3年,谈及2022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企业的场景,华工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新强依然激动不已:“总书记三次停下脚步细细观看,还特意拿起一件由激光切割的两指宽金属片‘黄鹤楼’割件端详,叮嘱我们把科技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让我们倍感振奋、倍受鼓舞!”

  “从落实总书记考察华工激光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力推进中央研究院建设已过去3年,我们循‘新’出发,与时代同频,培育新质生产力。”马新强说。

  脱胎于华中科技大学的华工科技,20多年前走出“象牙塔”办企业,走向9公里外的华中科大科技园,如今国内外产业基地、分支机构已有30多个。

  在企业组建初期,就成立了党委。“激光号称最准的尺、最快的刀、最亮的光,我们将激光特性融入党建实践。”马新强说,“对我们来说,党旗党徽就如同激光般准确、有力、耀眼,增强了我们奋勇前进的志气、骨气、底气。”

  作为“中国激光第一股”,企业党委结合激光三大特性,提炼出具有特色的“光立方”党建工作法,即以组织为基石,以制度为纲目,打造“最准的尺”;以党员为先锋,以人才为引擎,打造“最亮的光”;以创新为核心,以开放为支点,打造“最快的刀”。

  “公司9名党委委员全部由董事会成员、高级管理人员担任;19个下属党组织书记均由各子公司、关键部门负责人担任,党组织年度考核成绩纳入负责人绩效考核中,确保党建、经营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党委委员张勤介绍,针对企业经营规模大、中间环节多、质量把控严等实际情况,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研究制定党建制度15项,牵头制定“九条军规”,线上线下打造“诤言箱”,确保党的领导一贯到底、落到实处。

  “党员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

  近年来,从智能语音助手到图像识别技术,从自动驾驶到医疗诊断,AI的身影无处不在。新一轮AI竞赛,直接点燃了对高速光模块的需求。

  华工科技核心子公司——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工正源”)在2024年推出1.6T硅光高速光模块,搭载华工正源自主研发的单波200G硅光芯片,是全国首发,也是目前全球速率最高的光模块之一。

  “预计在未来3年内,数据和智算中心对高端光模块的需求量会高速增长。1.6T甚至更高速的光模块,将成为数据中心向更高算力进军的有力支撑。”华工正源总经理胡长飞说,3.2T等更高速光模块产品也将在今年发布,这也是华工正源AI算力中心团队的最新力作,很难想象,从前这一领域长期被国外垄断。

  支委班子带队,党员带头攻坚。2022年,华工正源AI算力中心团队这支“党员先锋队”率先发布搭载自研芯片的800G硅光模块;此后,又开发出1.6T高速光模块。

  “采用进口物料能快速量产,选择国产化器件和自研芯片,需要花费几倍精力去解决产品性能问题,还可能遇到未知的风险……但我们深知,这不仅关乎一个项目,更是国家科技实力提升的关键一步。”回忆起研发过程,团队党员骨干吴凯依然记忆犹新,“在这场攻坚战中,党员始终是先锋,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带动其他团队成员奋勇前行。”

  正是党员们坚定不移走国产化路线,不惧艰难、日夜攻关,才能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推动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紧跟国际一流水平。今年5月31日,光通信行业知名市场分析机构LightCounting2025权威榜单揭晓,在新一轮光模块排位赛中,华工正源再次荣登全球光模块TOP10榜单。

  在马新强看来,26年间,从实验室里的“一束光”成长为拥有8000多名员工、创造70余项“中国第一”、年营收超100亿元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是基础,党建引领是关键。

  “未来,华工科技将继续在创新上压强投入,提升人才密度,拓展创新‘朋友圈’,构筑底层技术和产业生态,发力与未来产业契合的前沿技术探索,同时以‘填空式’投资关注‘产业链最上游、价值链最顶端、技术体系最底层’的硬科技领域,将创新的活跃要素充分聚集起来。”马新强说。

  如今,在位于光谷未来二路的华工科技智能制造未来园区对面,华工科技光电子信息研创园一期项目将于2025年7月投入使用,将用于研发生产800G、1.6T等超高速光模块。“追光者”华工科技正在迎来无限可能的未来。

  (长江日报记者陈智 通讯员肖盼 胡昕)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