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8日讯(记者刘海锋 通讯员刘诗雨)7月8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新闻发布会,会议介绍了航运中心建设进展并正式发布《武汉市推动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简称“方案”),为我市未来航运事业发展勾勒出清晰路径。
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是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关键落子、中部崛起的重要支撑点,是国务院批复《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的城市核心功能,肩负着畅通长江经济带要素循环、赋能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使命。
会议指出,经过十余年发展,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基础设施能力加快突破、航运航线网络通江达海、航运服务功能逐步健全,航运中心体系基本建成,服务、辐射能力长足提升。关键成果包括: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在2014年首次突破百万标箱以来,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4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7.63万标箱,占全省总量76.7%,占长江中上游港口的33.7%,成为名副其实的长江中上游“第一港”;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完成,汉江33公里航道提升至二级。截至目前,武汉港共有生产性泊位150个,形成9大港区的总体布局,年最大集装箱通过能力突破400万标箱,年吞吐能力达到1.5亿吨;花山、汉南港区获批临时开放口岸,武汉港开放口岸扩大至3个港区7个泊位。首创长江中上游地区至近洋直航班轮运输,直达日本、韩国、俄罗斯、越南、印尼,并推动国际航线对接中欧(武汉)班列,形成海铁联运国际中转新通道。2024年,武汉阳逻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了77万标箱,年出入境船舶总量突破了100艘次,稳居长江中上游首位;打造成内陆地区最大的铁水联运枢纽。累计开辟多式联运通道超50条。2024年完成铁水联运量23.16万标箱,同比增长44%,总量和增幅均居全国内河首位。
根据《方案》,未来三年武汉将重点聚焦四大方面: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港口布局,推动港区协同与疏港通道完善;培育升级临港产业,拓展保税、跨境电商,打造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链,建设航运服务业集聚区(目标年均增幅超25%);提升航运服务能级,高水平建设武汉航运交易所,发展精细化航运金融;创新体制机制保障,完善中长期规划,争取政策支持。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