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6300余公里的身躯
奔涌过11个省份;
湖北,
她最钟爱的地方,
自西向东蜿蜒出
1061公里荡气回肠;
武汉,
她的掌上明珠,
江河湖泊如星汉洒下,
这是独一无二的江城。
这座城市的人们亲水、乐水,
喜劈波斩浪,亦喜争渡大江。
明天(7月16日),
第50届武汉7·16渡江节启幕。
江城,为什么是武汉?
当长江依次横贯出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峡,
一望无际的平坦
让第一次摆脱群山束缚的她
不再一路奔腾咆哮。
这里是湖北,
长江干流流经里程最长的省份,
约占总长度的六分之一。
在这片荆楚大地,
长江弯出了九曲回肠,
也弯出了丰饶的江汉平原。
武汉,
就位于江汉平原东部,
万里长江滚滚向东,
串起这颗楚地明珠,
千里汉江在此汇流,
形成江汉朝宗壮景。
黄鹤楼(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陈晔华 摄
三国时期,
长江两岸的龟山和蛇山
各兴起却月城、夏口城,
对应今天的汉阳、武昌,
明代《江汉揽胜图》中,
汉口的一排码头悄然兴起,
武汉三镇隔江相望的城市格局
逐渐成形。
“三镇鼎立通四方”
从古至今,倚江而兴,
三镇各有各的繁华。
汉阳是中国最早的工业中心,
武昌是辛亥首义之地,
汉口更是“楚中第一繁盛处”。
江汉关博物馆。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Max 摄
近代以来,
武昌、汉口、汉阳合三为一,
升级为“江城武汉”,
可以说,这种独特的城市格局,
让武汉从诞生之初
就有了非凡的江城气魄。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代大诗人崔颢所作《黄鹤楼》
号称“唐人七律第一”,
至今仍是广为人知的武汉广告语。
诗仙李白
则是武汉的最佳代言人。
他挥笔写下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江城之名
从此与武汉深深绑定。
李白尤爱在江城送别友人,
提及武汉的诗作有五十余首,
其中不乏千古名篇:
“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
“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北宋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
暂泊汉阳岸写下
“江含峨岷气,万里正东流。”
唐代诗人孟浩然
毫不保留地赞美武汉: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
在湖北省巴东县巫峡口景区拍摄的巴东长江大桥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赵军 摄)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在毛泽东主席的笔下,
江城武汉又多了分豪迈。
黄鹤楼下,江流波涛,
这楚天一色的独特风光,
让不少文人墨客
爱上武汉、迷上江城,
让江城气韵化为武汉最强IP。
凭借长江这条“黄金腰带”
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如今的武汉
是名副其实的多边形战士,
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的地位,
让不少国家重器汇聚于此。
长江水利委员会
是水利部派出的流域管理机构,
设计了长江三峡等
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
长江航务管理局
作为交通运输部派出机构,
对长江航运
行使政府行业管理职能。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是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
是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
首批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之一。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
被誉为“长江国家队”,
能实现远洋、沿海、长江
全程物流服务。
三峡枢纽(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郑家裕 摄)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是中国桥梁事业的领军者,
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等
国内外4000余座大桥,
建桥技术国际领先。
武汉之于长江
是千万人口的大城生长,
长江之于武汉
是澎湃发展的动力之源。
船舶在阳逻港区水域行驶(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杜子璇 摄
阳逻港集装箱吞吐量问鼎长江中上游,
沿江高铁武宜段、合武段加速建设,
双柳、汉南长江大桥拔节生长
……
这是
“九州通衢”的傲气;
高水平建设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汉段)、
武汉中国长江博物馆,
百里长江生态廊道长卷铺开
……
这是
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底气;
长江江豚安家落户、
长江、汉江“十年禁渔”,
曾达到“无鱼”级别的长江
又能看到黑压压一片的鱼群
……
这是
千万人口级国际湿地城市的硬气。
一轮圆月在黄鹤楼上空升起。新华社记者胡竞文 摄
当武汉长江大桥的朝阳升起,
当黄鹤楼的霓虹亮起,
当江汉关的钟声响起,
“江润三镇,城通九州”
就成了具象的大气磅礴。
江城之名,
武汉当之无愧!
(参考资料| 中国国家地理 书香武汉 湖北文旅 湖北省图书馆 策划| 张颖 设计| 刘岩 图片| 记者金振强 通讯员杨河 长江日报资料图片 文案/编辑| 喻鑫)
【罗田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