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的潜水队”——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分队掠影

“寻找心中的一抹绿”摄影大赛

从武汉出发,用相机记录旅途中的各种“绿色”。

争创文明城市

今年是武汉市新一轮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起步之年。

您的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武汉社会(首页)

给求职金让孩子自谋出路

发表时间:2008-11-05 08:05

来源:长江网  进入论坛
分享到: 6.02K

武汉晨报(记者 杨梅)给他1000元,让其自谋出路,家长不要再管。昨日,近10名读者来电,为医治啃老族怪癖支招。

    自晨报2日推出《毕业了,伢成了啃老族,么办?》系列报道后,不少热心读者致电记者。汉口的张艺龄女士建议,大学生毕业后,父母要下狠心逼走啃老的孩子。她建言,父母给1000元求职基金,让孩子自谋出路,不必事无巨细地一一过问和包办。

    从事咨询管理工作的刘先生说,现在的大学生眼高手低,对职业规划的概念非常模糊,建议在大学期间就加强职业规划和实习实训课程。“如果有需要,我愿为啃老族做免费咨询。”

    “这群孩子太幸福,生活太安逸,没尝过苦头。家长要勇于说‘不’!”平安保险公司的梁先生支招,对于啃老的孩子,父母大可当甩手掌柜,在国外,18岁的孩子就被父母赶出门,从此开始独立的生活,建议武汉的家长不妨甩手,让孩子走自己的路。

    编后:孩子为什么会啃老?啃老的症结究竟在哪?您对此有何见解?晨报邀请读者朋友来电参与讨论。热线电话:63515384。

    昨日下午,在母亲吴女士的陪同下,曾在家啃老三年的强强(详见晨报昨日A13版)终于踏出家门,来到珞珈山一律师事务所面试。

    热心读者彭律师曾两次来电表示愿为学法律的啃老族谋工作,并先后见过小薇和强强两位本科毕业的啃老族。见过他们后,彭律师说,这两孩子都不错,能清晰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可能存在一些惰性,长时间封闭在家的生活,让他们面对社会时不太自信。

    强强与彭律师面试过后,母亲吴女士十分激动。她说,只要儿子踏出第一步,她已很满足。

    由于强强未通过司法考试,昨日他与律师事务所达成实习协议。“一切从零开始,我愿意在事务所实习。”强强说得很坚定。

 

 

 

责编:陈明

 

长江网24小时报料电话:上午8点至下午6点请拨打027—66668888;
下午6点至上午8点请拨打027—85779997;手机:18702712366。;
本文被浏览

延伸阅读

合作网站
E览微博
论坛热帖
今日排行
热门图片
文化五城
长江宽频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镜像网站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70406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鄂 B2-2007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