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10岁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2019-11-02 23:23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长江网11月2日讯 (记者万建辉)“签售写我家族与中国交往的书,有非常奇特的感受。这将是我毕生最奇特的经历!”10月30日,西蒙•霍沃思在上海收到快递来的《剑桥笔记》,立即找到英国驻上海领事馆总领事胡克定,当着胡克定的面撕开包装,和他分享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激动心情。
  今年58岁的西蒙正如《剑桥笔记》作者余坦坦所述,热情坦诚,精力过人,是个大男孩。11月2日上午《剑桥笔记》首发式前,长江日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父母安排中国客人住进家中贵宾房
  西蒙说,他们家族6代人的中国故事涵盖了中英两国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他一直着迷于了解这段长长的历史的更多信息,因而非常支持余坦坦的研究,协助他查询家族史料。最后这个工作完成了,从公共档案资料和大量的家庭信件、家人日记、家族书籍和照片、插图中提取出重要信息,融入这本书里。
  他记得余坦坦夫妇第一次到他在剑桥附近阿什维尔的家,那是他们家一个非同寻常的“中国日”,因为余坦坦夫人做了一桌中国菜,并教西蒙做中国菜,西蒙夫人拍做中国菜的视频。以后他把每周三定为“中国日”,家里都会做中国菜。更多的时候,他在曼彻斯特近郊的自由绿色庄园接待余坦坦,那是他们家族有几百年历史的老宅,他的父母住在那里。他父母把余坦坦夫妇安排住进贵宾房,拿出家族所有的过往资料——文件、书信、照片,甚至拿出祖辈授勋爵士的剑。他还开车带余坦坦到剑桥大学图书馆档案室查档案资料,先后见他的两位哥哥,见他的长子、小女儿,以及多位英国朋友。
  西蒙赞誉《剑桥笔记》有许多形象比喻,充满诗意,和他日常冷静、理性的商业用语迥异。他说,余坦坦的写作风格对于这本书的影响至关重要:在书页上,他以某种方式设法将历史形象地呈现给读者,而不仅仅是写一本历史记录。他要感谢余坦坦,为他非凡的技能、承诺和努力。


  我被称为“中国人”的故事还没完
  新书首发分享阶段,问到为什么从小被家人喊作“中国人”。西蒙说,实际上余坦坦发掘这段历史,也是他深入认识自己家族历史的过程。1963年,他的祖父、祖母在中国待过一个月,他们曾来到刚通车的武汉长江大桥,拍了很多大桥的照片。结束中国之行,祖父母在家里展示那些照片,并对家里比西蒙年长的孙辈们说,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上每4个人,就有一个中国人。西蒙刚好排行老四,哥哥们就笑称他是“中国人”。
  “他们每天对我这样说,祖父母展示中国照片时我才1岁,所以10岁以前,我一直真的以为自己是中国人。中国人学数学成绩好,而我刚好数学成绩好,这又成为一个佐证。”西蒙说,好像我作为“中国人”的故事还没完,现在在中国投资,上周他的哥哥还在问:“嗨,‘中国人’,你在中国的生意还好吗?”
  “中国、武汉,显然是我的第二故乡!”西蒙说。
  当被问到是什么让西蒙这么有热情支持作者完成对他家族中国故事的发掘,西蒙反问,假如是你本人,你发现了自己家族历史的线索,你是否也会有强烈的愿望去追根溯源?
  西蒙说,他还经常被问到,中英之间是否应该保持更紧密的联系?他这样回答:一百多年来,中英之间就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我家族的中国故事就是证明!
  希望在英国建一座“剑桥版”黄鹤楼
  2015年,西蒙获武汉市政府颁发的“黄鹤友谊奖”。2017年9月,西蒙参加了“中国政府友谊奖”颁奖典礼,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亲自给他颁奖,并用英语与他交谈。
  “我向他讲述了我们家族142年的中国故事,以及我们家族与中国做丝绸贸易的历史。我还讲到了英中在科技和跨文化教育方面的未来。我特意向他展示了一幅英国剑桥王朝中心的效果图和我的企业LOGO——一个大写的红色‘中’字,这引起了总理的注意和兴趣。”西蒙回忆说。
  西蒙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在英国剑桥郡,建一座“剑桥版”黄鹤楼,屋面用黄色琉璃瓦覆盖,与位于武汉长江南岸蛇山之巅的黄鹤楼几乎一模一样。
  他说,武汉与曼彻斯特是友好城市,他意识到武汉与英国将迎来更紧密的交往,此前他发起了一个吸引英国企业到武汉投资的项目——中英基金。致力于将世界先进的医疗、生物、清洁能源、农业科技等产业技术引进中国,并为世界著名研究机构、国际药企与中国企业合作,提供双向交流平台。
  2018年10月,由西蒙发起的“武汉之窗”项目也在英国剑桥启动,该项目致力于在英国以市场化的方式宣介武汉,促进剑桥与武汉的双向交流与合作。
  “对我来说,《剑桥笔记》描述了历史,也展露了未来。我希望通过自己与中国、与武汉的交流,也可以像我的祖辈那样实现那么多。现在世界的舞台轮到中国了,我艰巨而愉快的任务是为英国和这个美好国家下一个150年的成功交往铺路。” 西蒙说。
  【编辑:李智恒】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