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灾难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援。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的消息传来,武汉市各界立即行动起来,踊跃捐款献血,以送温暖、献爱心的行动支援抗震救灾。心系灾区,聚沙成塔,聚爱成流,如此巨大的灾难面前,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
从各中心城区教育局了解到,我市中小学已经无条件接收了30余名从灾区来汉投亲靠友的学生。各区教育局要求,对这些孩子免除一切学习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
武昌区要求各中小学,灾区学生入校要特事特办,简化入学手续。汉阳区表示,只要灾区学生家长提出要求,一定就近安排最好的学校随班就读。青山区学校除了免费接收这些孩子,还在生活和学习上提供必要的帮助。洪山区表示,如果接收灾区学生的学校经费上有困难,可由政府帮助解决。已接收6名灾区学生的江岸区,在各中小学调查摸底,以便及时给予统一资助。接收了灾区学生学校都十分重视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专门安排心理老师进行心理辅导和援助。
本周以来,多名来自灾区的孩子“投奔”武汉学校,受到各方周全照顾。21日,市教育局赞赏各校义举并表示,各校要尽力帮助他们,让其在汉期间感受家的温暖。
上周五,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接待了一位来自四川的家长。他7岁的儿子杨济任在广元读二年级,现在投奔武汉的姨妈家,希望能暂时在汉借读。学校无条件免费接收这名孩子,并专门腾出床位给他住,杨济任成为来汉“借读”的第一名灾区学生。
随后,我市各区学校陆续接纳来汉借读的灾区学生,其中江岸区接纳学生最多,育才小学、育才小学国际部、育才二小2名、堤角小学共接收了6人;洪山区花山小学、街道口小学、珞狮路小学和鲁巷中学共接收了4名孩子;武昌武大附中共接收2名孩子,青山、硚口、汉阳各接纳了1人;东西湖区吴家山三小、四小共接收了5名灾区孩子。
为让来汉的灾区孩子在武汉学得好生活得好,近日,各区教育局纷纷出台了系列举措。
江岸区教育局局长彭建设表示,凡是灾区学生,各校均要无条件接收;减免学习费用;区教育局还将根据实际困难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如提供“免费午餐”。
记者随后采访已接收灾区孩子的武昌区、洪山区、汉阳区、?口区及青山区教育局得知,各局均已出台系列应急预案,如:就近安排最好的学校,配备最好师资;免去一切费用;无偿提供教材;进行个别学业辅导;安排心理辅导老师进行心理调试;简化手续办理相关学籍等,目前还没接收灾区孩子的江汉区教育局也下发接收预案,并要求学校关心灾区学生生活,及时给予帮助。
“感谢学校和老师的关怀!”采访中,借读孩子及家长纷纷表示,武汉人的热情和关爱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没想到这么顺利就在武汉读书了!”昨日,来自四川都江堰市的张庆玮和郭世豪,分别在武汉大学附中和武汉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上课。
张庆玮和郭世豪是表姐弟,此前分别在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读高一和初二,因地震导致校舍损坏无法复课,投奔亲戚来到武汉。
地震时,教室的灯掉了下来
回忆起5月12日的情形,两人还很后怕。15岁的表姐张庆玮说,当时她正在5楼教室里上物理课。“突然感到地面在晃动,教室的门倒了,电灯也掉了下来。”物理老师迅速组织学生下楼,来到操场上。
14岁的表弟郭世豪的教室在一楼,当时班主任叶老师在讲台上说话,桌子和窗户剧烈摇动。“地震了,赶快跑!”叶老师大喊,学生们从教室跑了出来。
所幸学校的校舍比较坚固,没有倒塌,只是出现很多裂缝,也没有师生身亡。
辗转来到武汉上学
张庆玮的父母是都江堰市一家工厂的工程师,郭世豪的父母在一家机床厂上班,他们均未受伤。
因学校校舍无法使用,当地帐篷也有限,学校一时不能复课。
张庆玮的舅舅在武汉大学工作,5月16日,在外公外婆的带领下,她和表弟被送到武汉,他们准备找所学校借读,等都江堰的学校复课了再回去,目前住舅舅家。
昨日,两人又拿起了课本。“我们第一次来武汉,老师和同学对我们都很好!”张庆玮说,武汉的学习进度和都江堰差不多,只是生物学得比较快。
为孩子安排最好的老师
武大外校的常务副校长翁康民介绍,前日上午,两人在亲戚的带领下到校联系入学事宜,该校迅速安排入班就读,并决定所有借读费用由学校承担。张庆玮被安排在武大附中高一(3)班,郭世豪则在武大外校初二(3)班,两人的班主任是学校最优秀的。学校还与武昌区教育局联系,为两人准备了教材。
由于武汉初中开设有科学课,而都江堰实行的是分科教学,学校安排老师对郭世豪进行个别辅导。
昨日早上,武大外校初二(3)班专门开了一个晨会,欢迎新同学。同学们纷纷把笔、本子等礼物塞到郭世豪手里。武大附中高一(3)班班主任刘雄强说,昨日早上在介绍张庆玮时,全班学生响起3次掌声。
武昌教育局制订接收预案
昨日,武昌区教育局中教科科长谭艺琴表示,该局已对接收灾区的孩子就读做出初步预案。
首先,免费为灾区来汉借读学生提供教材,安排学校就读,转学籍的学生可在汉中考;其次,接收学校将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再次,心理专家将为学生提供心理援助;最后,减免灾区学生的借读费。
昨日,武昌区教育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中小学对流动人口子女进行调查汇总,将对有直系亲属伤亡的在汉灾区学生提供救助。
汉阳迎来灾区小学生
截至昨日,成都武侯区双楠实验小学的王文星已在汉阳区七里小学上了两天的课。
9岁的王文星说,地震发生后,教学楼受损了,院墙也裂开一道口子,“目前,学校还未复课。”
王文星的爸爸在武汉工作,5月16日,她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武汉,希望在汉借读,秋季开学后再返回成都。七里小学决定免费接纳王文星,并为其提供课本和学习用具。
今日,汉阳区翠微路小学也将迎来灾区的一名一年级学生。
建立数据库启动心理援助
四川地震后,武汉大学连夜开展灾区学生情况摸查和慰问帮扶工作,给予困难补助。华中师范大学学工部也开通了受灾资助热线,根据情况给受灾学生以关心和资助。
武汉科技学院则建立受灾学生数据库,发放1000元慰问金。该数据库每天更新,显示灾后情况,学校会根据情况对学生给予不同等级专项经费资助。
中南民族大学目前承诺,会给予来自灾区的学生一定的补助,“绝对不会因为地震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等。”该校一名负责人表示。
启动心理援助
地震发生后,华中师范大学启动重大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该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也启动紧急援助系统,帮助安抚家在震区学生的情绪。
同时,华中师大也注意加强对学生的防震知识教育,防止谣传误传引发师生恐慌情绪。
(记者 郝琦 通讯员 李放军 邓莲香 沈奕凌)今日(5月22日),刚从四川地震灾区来汉投亲的刘志辉小朋友,在收到武汉市硚口区宗关街计生办和团委送来的现金和文具后,开心地笑了。
刘志辉初来武汉就倍受大家呵护
据悉,刘志辉今年7岁半,家住江油市中坝镇,父亲在一电厂开车,母亲在绵阳市商业银行工作。“5·12”汶川大地震后,小志辉家的房屋受损,父母又要坚守工作岗位,无法照料孩子。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小志辉免费体检
5月21日,小志辉年过6旬的爷爷、奶奶带他辗转重庆,来到硚口区宗关街下双墩附160号的亲戚家暂住,连日的奔波,让小志辉有点感冒发烧。
5月22日,正在社区开展入户调查的宗关街计生办工作人员,得知小志辉来自四川震区后,马上为其捐款300元;街团委也为他买来崭新的书包和文具,并积极与社区群干联系学校,安排他入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为小志辉免费进行了体检和治疗。众人的真情关怀,让身处异乡的小志辉非常感动,他大声向工作人员们说:“感谢叔叔阿姨们!”
截至本网记者发稿时,宗关街传来喜讯,硚口汉西小学已经同意接受小志辉入学,并于今日安排他随堂上课。
昨日,青山区红钢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上门为居民杨蓉的5位都江堰亲属量血压。
杨蓉的母亲、外婆、姨爹、姨妈、表弟,19日晚从都江堰乘火车来到武汉。杨蓉的母亲、外婆家的房子在12日的地震中开裂,姨爹、姨妈、表弟家的房子倾斜。在屋外苦熬一晚后,13日和都江堰许多市民一起在政府帮助下,前往都江堰市郊区的乡下搭帐篷居住。
地震发生后,焦急的杨蓉在13日凌晨打通姨爹电话,得知家人平安,听说家里的房子已不能住了,且余震不断。杨蓉和家人、亲戚商量让他们都到武汉来住。18日上午,杨蓉的5位亲属从都江堰出发,踏上前往武汉行途。
杨蓉说,她本来只是去街道办事处打听租房信息的,没想到不到两天,区民政局就出资为他们在19街租了一套两室一厅,还买来了炊具、柴米油盐、被褥等生活用品,每人每天补助15元生活费,连14岁的小表弟都由区有关部门安排在49中学初一(8)班上学。
昨日下午4时,红钢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姚汉金,带领5名医务人员赶往杨蓉家中,为5位受灾同胞检查身体。姚主任表示,将把他们当作辖区居民一样看待,居住期间同样享受免费的基本医疗服务,定期上门随访。
昨日,来汉投亲的四川龙泉镇居民向廷栋老两口,抱着刚满周岁的孙儿,反复叮咛电话那头仍在抗灾一线的女儿:“不用担心,武汉人非常热情,单独安排了一套房子。”老向告诉女儿,上午街道还送来了棉絮、被子、米、油、衣服等生活必需品。16日晚上,老两口和儿子、孙子来到武汉市青山区新沟桥街亲戚家。听说社区来了灾区群众,居民们纷纷上门探访。青山区委、区政府一行人也第一时间上门慰问。考虑到初夏武汉天气闷热,街民政科在青翠苑找到一套有家具、有空调的住房。房东王师傅听说要安置灾区的群众,当天就腾出房子搬回娘家。
死里逃生的向廷栋惦念着仍在灾区的两个女儿,老伴林素琼安慰他:“她们都是党员,正在抗灾一线,我们现在安置好了,她们会安心救灾的。”
责编: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