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2日,市民程宁为完成母亲的遗愿,开办江葬服务公司。
程宁的母亲原是我市一家医院的护士,2006年7月,母亲弥留之际,提出捐献眼角膜,同时要求把骨灰撒入长江,称自己一辈子没有机会漂洋过海,将骨灰撒入江中,可以“周游世界”,还为子女扫墓提供方便。
程宁兄妹三人租小船完成了母亲的心愿,并由此萌生开一家专业的江葬服务公司的想法。
当年,公司承接了4笔服务,2008年做了51笔,2009年做了60笔。该公司三年的纯利润不到一万元。
记者随机采访10名市民,其中有3人表示“对江葬完全不了解”。汉网曾在网上调查“对骨灰撒江的殡葬方式的看法”,1092个网友参与调查,其中认为节省土地资源的351票,方便亲人祭访212票,不利于环保10票,移风易俗308票,价格经济211票。
市民政局社会福利与社会事务处处长严美奇表示,虽然江葬是一种文明先进的环保丧葬方式,但长江是母亲河,沿岸老百姓喝的水都来自长江,向里面抛撒的骨灰太多,担心人们的心理承受不了,“没有推广”。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秦祖殿称,我市应对江葬是否影响江水水质进行论证,对江葬要予以规范。
据了解,民政部的《殡葬管理条例(修改稿)》对诸如“海葬”、“江葬”的绿色安葬行为予以规范和提倡。
相关部门
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严美奇说,目前武汉民政部门对江葬的态度是不提倡也不反对。不提倡一是担心江葬会造成水质污染。有专家曾提出,人的骨灰是碳化物不能沉淀,抛撒后会漂浮在水面污染环境;二是,人身上的病原体经过焚烧后能不能杀灭?骨灰抛入江河湖泊后,会不会污染水质,一直没有定论;另外,顾及市民饮水的心理需求,长江是饮用水源,向里面抛撒的骨灰太多,担心人们的心理承受不了。不反对则是因为江葬是绿色安葬方式。多年来,民政部门一直提倡骨灰安葬要不占地、少占地。
记者了解到,民政部的《殡葬管理条例(修改稿)》对“海葬”、“江葬”等绿色安葬行为予以了规范和提倡。
环保部门:是否影响水质应论证
江葬是否影响江水水质的争论在推行江葬的各城市不曾间断。
骨灰撒入长江会不会污染环境?中国地质大学李为民教授说,人体骨灰的主要成分是钙、磷等无机质,元素成分以钙、磷、氧、碳为主,并非有毒有害物质,骨灰中磷的含量很少,不会引起水质污染。至于人体携带的病原体,火化炉的温度高达900℃至1000℃,有害病菌无法存活,包括传染性极强的肝炎病毒、结核病菌等,任何病原体都可杀灭。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秦祖殿称,我市应对江葬是否影响江水水质进行论证,对江葬要予以规范。
目前环保法规还未对江葬作出规定。
他们为什么选择江葬
据悉,选择江葬的有德高望重的名人,也有寻常百姓。
原东风掌门人、曾任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黄正夏,生前说:“我活着不争利,死后也不占地”,要求家人将他的骨灰撒入长江。2009年9月,黄正夏去世后,部分骨灰被撒入长江。
2009年2月1日,原市直机关工委书记、市建委主任宗玉林逝世,两天后,老人的骨灰被撒入长江。他远在美国的女儿宗利群称,“父亲故去后,在我的提议下,父亲采取江葬,母亲非常理解支持。”
家住在长江二桥旁的童敬国生前酷爱钓鱼,常到长江边垂钓。他在弥留之际对妻儿说:“我以前钓了不少鱼吃了,我死后,把我的骨灰撒到长江喂鱼吧,也算是报答了鱼啊!”2009年4月10日,童敬国与世长辞。4月12日,亲人们完成了童敬国的遗愿。
88岁爱水老人魂归长江
昨日上午,汉阳门码头,武钢集团原行政部炊事员——88岁的刘淑云女士的骨灰随着亲人一起登上了武汉德顺礼仪服务公司的江葬包船。客轮一楼布置着追思仪式的场景,庄严肃穆,哀乐不停,催人泪下。
11时30分,告别仪式举行后,船上鸣响汽笛向逝者表达敬意。刘淑云的大儿子张忠辉和二儿子张忠炽将母亲的骨灰和遗像一同掷入长江,并大喊:“妈妈,你一路走好。”
整个江葬过程约40多分钟。
64岁的张忠辉告诉记者,2000年12月9日父亲逝世,那年推行树葬,按照父亲的遗愿,将父亲树葬在龙泉山。母亲两个月前生病住院,住院时,老人要求江葬。母亲说,她非常喜欢水,一生中都离不开水,死后把她的骨灰投入长江,开始兄弟姐妹6人不赞同,但母亲再三提出,直到儿女们全部同意为止。
张忠辉说,之前他曾考虑将母亲葬在公墓,他打听过需要2万元,兄弟姐妹承担这笔费用不是问题,但有了父亲的先例,这次也顺从了母亲的遗愿。所有费用共计4680元,网上还有母亲的纪念专栏,随时可以纪念。
“有一位降落凡间的美丽天使,她的名字叫做熊陈琛……”这是熊忙顺2008年12月20日在长江汉江交汇处,念给自己因病去世的6岁女儿熊陈琛的江葬追悼词。虽然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他还能清晰地复述,一字不差。家住汉阳区二桥东村的熊忙顺说,之所以为女儿选择江葬,是因为他曾答应,到夏天要教女儿学游泳。
3月27日,熊忙顺告诉记者,今年清明节,他和妻子将登上祭祀专航,向长江中抛撒女儿喜爱的鲜花和食物。
市民观点
常青花园三村6栋张女士:这种回归自然的丧葬方式挺好的,值得提倡。
台北一村3栋郭爹爹:现在墓地安葬太贵了。与传统的丧葬形式相比,水上殡葬简单多了:不用购买骨灰盒和墓地,更不用兴师动众爬山涉水去墓园操办下葬仪式。
阅马场蔡女士:江葬可以把更多土地资源留给后人,比立碑造墓更有积极意义。
市建委工作人员张向阳:到江上悼念亲人是很特别很有意义的方式。将骨灰撒入江中后,可以在网上为逝者设立纪念堂,随时可以上网为死者献上鲜花、写几句心里话。
PK
江汉区富豪社区居民陈杰:骨灰是碳化物,不能沉淀,抛撒长江后,漂浮在水面,污染环境,骨灰中含磷钾等成分,有的可能带有病原体,威胁水源安全,使人们“不敢喝水,不敢吃鱼”。
武昌区中南街莲溪寺社区居民方向泰:如果进行江葬的人过多,如果大家都向长江倾撒骨灰,那么当你喝水并想到这杯水就取自长江时,心里还是会不舒服,难免会让人引起不好的联想。
汉阳区国棉社区蔡国新:传统的观点“入土为安”,如果江葬逝者会让人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