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留言

光谷产业集群企业家群像故事集锦

2023-02-02 13:03 来源: 长江日报 调整字体

每当夜幕降临,繁忙的高新大道车水马龙,两旁楼宇依旧灯火通明,这是光谷企业家带领无数奋斗者追梦时散发出的光芒,星星点点,汇聚成璀璨群带。

在光谷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涌现出马新强、庄丹、黄立、李志刚、孙小蓉、陈焕春等一批优秀的企业家,他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在这片热土上蹚出一条条“加速转型、奋力赶超”的科技创新路。

在此,将企业家的故事写成合集,让企业家精神在世界光谷的建设中熠熠生辉,得到传承,照耀更多“后来者”砥砺前行。

■ 他 们

为中国激光赢得全球行业话语权

从一簇光束到一条光链再到一个世界级光集群,30多年来,老中青企业家接力创业、踔厉奋发,形成以激光器、工业激光设备和医疗激光设备等为主的能量激光产业集群,是全球激光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最完善的地区之一。

1985年,30岁的孙文和4位伙伴集体下海,用10万元贷款创办了全国第一家民营激光公司;2008年,拥有华科物理电子学博士学位的李志刚创办帝尔激光,现已成为国内光伏电池设备领域的龙头企业;2010年,“80后”海归陈抗抗创办安扬激光,从事皮秒光纤激光超快光源产品研发与生产。

“激光要走出实验室,到市场中体现价值。”华工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马新强表示,湖北激光50年发展,是中国激光行业坚持自主创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的缩影。

■ 他 们

引领光谷光通信产业“独树一帜”

光谷是中国光通信的发源地,曾拉出我国第一根光纤,打造我国第一个商用光通信系统,研制出我国第一只半导体激光器,研发第一套波分复用系统。 

在光谷,鲁国庆掌舵的中国信科、庄丹领航的长飞光纤、熊文任董事长的华工正源、黄秋元创立的普赛斯……光通信龙头企业、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大中小企业融通抱团发展,托举光谷建成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产业基地,销量全球第一、光器件研发生产全国第一、通信系统设备领域研发位居全球第一方阵。

长飞光纤执行董事兼总裁庄丹表示,对企业来说,要突破核心技术,实现从跟跑到领跑,走过的是一条并不平坦的路。

■ 他 们

托起新型显示产业新增长极

自2008年武汉首家新型显示产业——武汉天马落户光谷开始,光谷已集聚武汉华星、武汉天马、精测电子、联想等50余家优质企业,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研发生产基地。

王磊博士回汉创办尚赛光电,自主研发生产的高纯发光材料打破国际企业垄断;押上全部身家归零创业,51岁的老将赵勇瞄准IC载板,扎根光谷创办新创元……过去十年,越来越多的光谷企业家跑步进场,紧抓“卡脖子”技术攻关,全面增强新型显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敢为人后,做难而正确的事。”武汉华星董事长兼总经理张锋表示,从零起步,14年接力长跑,由仰望者、跟随者到创新者、超越者,光谷新型显示产业不仅规模上国内领先,局部领域更是进入科技“无人区”,领跑全球。

■ 他 们

将国产光学传感器从光谷推向世界

在光谷这片“追光逐芯”的热土上,一批怀揣着科技报国信念的科学家型企业家,持续开展高精度传感器、新型传感器和高集成传感器的研发和产业化,一批国产光学传感器从这里出发,正大步走向海外市场。

2015年,聚芯微电子公司创始人刘德珩,放弃了海外百万年薪的工作回国造“芯”;四方光电总经理刘志强,放弃了华中科大的稳定教师岗位工作“下海”创业,带领团队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创新;2000年,飞恩微电子创始人刘胜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回汉创业,带领团队全力攻坚电子封装行业核心技术。

“创新创业始于热爱,一定要保持追梦的热情。”高德红外党委书记、董事长黄立表示,在光谷,大家都怀揣着创业梦想,都有一份创业精神,都在思考自己能够为国家、为这座城市、为自己的人生做些什么。

■ 他 们

助推光谷生物医药产业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光谷生物城是中国光谷以“千亿产业”思路布局的第二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已集聚3000余家研发型企业,400多个1类新药管线在研、40多个进入临床。在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最新排名中,光谷生物城位列全国第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2001年,陈焕春带着研究成果创业,成立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公司,建立以专家教授、博士、硕士为主的高水平研发技术队伍;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技术攻关,2008年,海归博士张发明毅然选择了创办中美华世通“做新药”;康生环球创始人黄士昂,从华科出发怀揣梦想回光谷创业,带领企业实现一系列创新突破;人福医药董事长李杰,几次临危受命,带领企业走出困境。

“中国光谷是继北京中关村之后第二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30余载,一直紧密围绕科技创新进行产业布局。”人福医药董事长李杰表示,聚集了创新产业和创新人才,让光谷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更足。

■ 他 们

推动医疗器械产业迈向世界级

聚焦万亿大健康发展,在光谷,一批企业家带领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创新,医疗器械产业正迈向世界级。

2000年,在美国的孙小蓉回国,选择在光谷创业,成立武汉兰丁智能医学股份有限公司,推广肿瘤自动检测技术;2011年,在同济当过医生、国外留学的陈莉莉毅然回国,全身心投入到明德生物的产品研发当中;武汉凯德维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马丁院士牵头带领团队,历经15年,研发出用于女性宫颈癌检测的“HPV整合检测试剂盒”;中国磁共振成像研究第一人薛敏带领武汉联影智融医疗聚焦手术机器人国产化替代。

“兰丁作为企业,在光谷,就像人体细胞一样,是光谷的一分子。”兰丁股份董事长孙小蓉,20年创新发展,经过产业、商业的积累,站起来、强起来,伴随光谷快速发展,兰丁也会加快步伐助力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迈入世界级。

■ 他 们

抱团开拓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市场

近几年,中国光谷在汽车“软实力”“硅含量”方面累积了较强竞争优势,培育和引进200多家新能源、自动驾驶领域企业,形成了较为健全的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涌现了朱敦尧、郝义国、程建伟、杨志勇、李林峰等一批科学企业家。

由中国信科集团与东风汽车公司联合发起在光谷设立武汉二进制半导体公司,总经理杨志勇立志带领团队为湖北及我国智能汽车“大脑”补上短板;2011年,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学院博士程建伟创办极目智能,坚持走自主研发之路;2022年11月23日,光庭信息董事长、武汉大学卫星导航中心教授、工信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政策特聘专家朱敦尧飞赴日本“抢订单”。

“从一个领域迈向另一个领域,跨度大,需要有不怕失败、敢于冒险的探索精神。”朱敦尧说,“光庭信息的‘DNA’中就包含不断挑战全新技术,无中生有是我们的生存法则之一。”

■ 他 们

带动光谷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跃升

2015年,光谷高端装备制造业首跨千亿产业,继而又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核心区域。多年发展壮大中,集结了华中数控、武汉重工、中冶南方、施耐德、长江电气、国网电力、盛隆电气等众多龙头企业。

在盛隆电气,员工自己做老板,500名“合伙人”43年初心不渝,蹚出一条守正创新路;2004年,项明武带领老牌设计院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打破体制桎梏,改组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开始搏击市场经济浪潮;17年前,于光谷起步,无资金、无设备、无市场,王新城等9位创始人从零开始,带领长江电气成长为行业知名企业。

盛隆电气党委书记、董事长谢元德表示,办企业和种庄稼一样必须实打实,扎扎实实把“走正道、办良企、育人才、出精品”的盛隆信条,变成守正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向共同富裕、建设百年名企的强大动力。

■ 他 们

让中国北斗加速走向国际市场

在光谷,聚集了刘经南院士领衔的北斗行业国际化专家团队,出台了10余项北斗系统国际标准,研发出国内首款40纳米北斗智能芯片,让中国北斗加速走向国际市场;以依迅北斗、梦芯科技、立得空间、湖北地信、武汉导航院为代表的“北斗天团”,接力追“星”,让北斗“星耀全球”。

1999年,郭晟与李德仁院士创立立得空间,成为最早入驻武大科技园及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化基地的企业;2009年,韩绍伟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回国参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攻克制约国内卫星导航产业的技术难题。

“创业本身就是人修行的过程,我本人原来不懂研发,不懂得高科技,更不懂得去发明创造,但是正好进入了这样一个需要跑马拉松的行业,那我们的选择只能是认真地把它做下去。”对于创业,立得空间董事长郭晟始终保持初心。

■ 他 们

让“互联网之花”开遍光谷大地

近年来,极狐(Gitlab)、尚德机构、斗鱼、今日头条等一批数字经济企业在光谷设立华中总部或“第二总部”,带动光谷互联网产业从“散兵游勇”发展为湖北“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的一极。

从蜗居电脑大市场的走廊起步到驻扎光谷,赖春临一手打造“湖北互联网第一股”盛天网络;2007年,王世勇3万元起家,创立两点十分动漫,产能连续几年呈倍数增长,至今创作近200部作品;在数据库领域奋战十多年后,1992年,冯裕才建立达梦数据库,2000年,创建了国内第一个数据库公司——达梦数据,如今已是业内领军企业。

“在互联网浪潮里,海阔凭鱼跃,创业就是最美的姿态。”盛天网络董事长兼CEO赖春临表示,从软件时代、平台时代到场景时代,以“鼎新”带动“变革”,赋能数字娱乐新场景,持续探索新业态,始终坚持“领先半步”。

    【编辑:李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