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留言

解码武汉经营主体突破200万户,代表委员:培厚沃土打开民营企业发展空间

2024-01-18 06:33 来源: 长江日报 调整字体

  17日上午,武汉两会现场,来自中小企业、经济领域、职能部门的代表、委员们畅谈一年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展望武汉创新发展新机遇,立足武汉、深耕武汉,合力培厚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沃土。

  来自市场监管、经信等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武汉经营主体总量达到206万户,较2022年底净增27.5万户,其中九成以上为民营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数量规模稳步增长。去年1—11月,全市企业总量提升至副省级城市第6位,其中最具科创属性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连续两年新增100家以上,总数位居副省级城市第4、全国城市第7。

  既“招大引强”,也“投早投小”,特别是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创新发展,已成为全市共识。

  武汉逸飞激光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操作自主研发的全极耳电池生产线。 长江日报记者 高勇 摄

  流程简单了,服务精细了,费用降低了

  ——小小印章,一年为新设企业减免近3000万元

  17日,利用会议间隙,市政协委员、湖北荆楚朗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倪朗向长江日报记者盘点了刚刚过去的2023年: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了10%,净利润增加了6%~7%。

  “政务流程越来越简单,服务越来越精细,企业发展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了!”倪朗说,政府职能部门精简流程、提质增效,切实为企业降低了经营成本,促进了企业扩大规模、健康发展。

  去年,在“一网通办”“一窗通办”的便捷模式中,湖北荆楚朗鼎科技有限公司两次变更企业经营范围,平均用时不到半天,只需跑一趟。“工作人员还会提前电话联系,反复核对,避免漏报材料的情况发生。”倪朗说。

  记者了解到,这背后,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压减企业开办成本,开办标准升级为“1050”标准,即一次申报、0.5个工作日内办结、0费用,仅免费刻章一项就为新设企业减免费用2977万元。

  政务服务和大数据部门在全市推出20项“微改革”“微应用”事项试点,全市“一业一证”改革行业范围扩大到28个,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经营主体准入即准营。

  全市上下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中之重,武汉连续两年获评全国营商环境评价标杆城市。

  作为2023年3月在武汉成立的一家新企业,星纪魅族集团推动以高端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与汽车产业跨界深度融合。“去年,武汉经开区积极帮我们协调场馆,为我们产品发布会的顺利进行铺平道路。”提及一场新品发布会,市政协委员、星纪魅族集团总经理陆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

  陆非介绍,去年11月,星纪魅族在武汉经开区相关部门协调下,在武汉体育中心成功举行新产品发布会,现场推出智能手机等多款产品,收获大量订单,“武汉经开区各部门为民营企业办了许多实事,企业经营越来越顺畅,我们对武汉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17日,前往会议驻地报到的市人大代表、湖北佐尔美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付志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露了与陆非同样的感受。

  “继园区2022年实现税收过亿元后,2023年,园区税收再次突破亿元,蝉联武汉100家税收亿元楼宇之一。”付志琦在向记者介绍这些时,难掩兴奋之情。

  佐尔美是我市传统产业升级的代表企业,连续21年荣膺中国女装销售前10名。付志琦介绍,佐尔美在坚守服装主业的同时,大力开辟新赛道,实现转型升级。2020年,企业在汉阳黄金口建成嘉盛数字经济产业园,园区引进中国宝武等市场主体,搭建钢贸产业线上服务平台,构筑数字化钢贸生态圈。

  “这几年,按照国家政策,园区每年税收都落实了减免,每年还享受3个月的房租减免。”付志琦说,作为民营企业,能够和像中国宝武这样的国有企业实现合作共赢,他感受到,武汉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促进各类企业优势互补、竞相发展”。

  2023年,嘉盛数字经济产业园集聚约600家钢贸企业,园区交易金额275亿元左右,税收达1.3亿元。

  权益保护条例给中小企业吃“定心丸”

  ——政策落地,民营企业迎来发展机遇

  “政策千万条,落地第一条。”市人大常委,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财税系副主任、教授刘成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武汉经营主体突破200万户,九成以上都是民营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的突破性发展,源于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与强有力的政策落实。”

  他介绍,武汉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通过了《武汉市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保护条例》,这无疑给中小企业经营者发展“吃了一颗定心丸”。

  2023年,武汉市直面中小企业发展的痛点与难点问题,切实推进解决,如对市场准入问题,明确除负面清单以外的民营企业均可“依法平等进入”且不得歧视,对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建立“定期披露、劝告指导、主动执法”制度,对因政府行为或公共利益等导致的民营企业损失,政府“依法给予赔偿”,多项利好明显增强了民营企业的信心。

  刘成奎表示,全市财政、税务、市场监管、经信、金融等有关部门严格落实国家、省、市的优惠政策,帮助中小企业获得实打实的政策红利,增强民营企业的获得感。“今年民营企业经营主体数再创新高,说明民营中小企业对武汉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武汉经济未来可期。”刘成奎说。

  在接受采访时同样提到政策落地的,还有市人大代表、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长云。他特别提到,去年出台的《武汉市加快培育中小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实施方案》,在减税降费、信贷融资、创新创业、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以及保障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等方面,给予了民营企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作为全国最大的民营医药流通企业,九州通将把武汉作为‘主战场’,继续扩大在汉投资布局。”刘长云透露,公司下一步将联手多家医药企业,重点打造具有公共性、开放性的第三方医药产业数字化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平台正在积极推进中,预计年后正式投入运营。

  联影集团扎根武汉多年,市政协委员、武汉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医疗功率部件事业部总裁褚旭同样感受到了政策落地给企业带来的红利。他介绍,集团子公司包括联影医疗、联影智融等均已择址光谷,“武汉对生命健康产业高度重视,为企业发展量身定制了整体的支持体系”。

  褚旭提到,在源头创新方面,得益于政府相关部门支持,联影集团联合产业链上下游、科研院所、高校等,建设战略性创新平台。今后,联影集团将继续打造高端医疗装备研发中心,此外,联影智融的医疗创新总部基地已签约落地,未来将建设医疗机器人、医疗可穿戴设备、医疗3D打印等产品智能化生产基地。

  2023年以来,全市经信系统开展创新型企业育苗、工业企业“小进规”攻坚、专精特新培育壮大、优质企业融资上市“四项行动”,推动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茁壮成长。

  热带雨林式营商环境正在形成完善

  ——看好武汉,民营企业共享广阔发展舞台

  去年6月,高新技术企业云途科技落户武汉,这是这家杭州中小企业在外地设立的第一个区域性总部。

  “我看好武汉这座城市,觉得公司业务方向与武汉智慧城市战略需求非常吻合,非常适合科技型企业打造标杆项目。”公司负责人储翔抱着这个想法,把公司在杭州之外的第一枚棋子落在武汉。

  在连续两天的采访中,多位代表、委员有着与储翔同样的感受。

  2023年7月,逸飞激光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迎来发展新阶段。

  “去年,通过一项支持工业母机类企业的发展政策,我们的产品入选了工业母机产品清单,享受到减税政策,不仅为企业减轻负担,也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政府对技术创新的大力支持。”市人大代表、武汉逸飞激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吴轩表示。

  逸飞激光2005年成立于光谷,是一家专业从事精密激光加工智能装备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重点支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吴轩表示,武汉为科技型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提供了全方位支持,包括科研项目资助、技术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等,以及支持重点民营企业成为产业链链主。

  在武汉,一大批像逸飞激光这样的民营企业进位争先,做大增量,共享广阔发展舞台。

  “作为种子出口企业,我们能够成功走出去,与武汉推动企业创新、大力建设创新平台密不可分。”市政协委员、武汉庆发禾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晓波介绍。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农业产业链的源头。截至2023年11月,公司在海外注册水稻、油菜、蔬菜等品种数十个,种子出口创汇累计超6500万美元。2023年出口杂交油菜种子过百吨,种植面积60万亩以上。朱晓波告诉记者,武汉积极推动种业振兴改革,搭建了种业科创平台,包括公司在内,一系列种业企业入驻,获得创新领域的有效帮扶。

  2023年武汉种业博览会在全国业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10余家种业企业获批湖北省第五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朱晓波也期待着,支持种业企业“走出去”的政策进一步细化,鼓励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海外转化,种业产学研合作获得持续引导,为产业链发展赋能。

  无论是刚刚成立的新企业,还是扎根武汉多年的“资深”企业,均看好武汉这片充满潜力的大市场。

  改革开放初期勇立市场经济潮头的“汉正街”是武汉的名片,也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时代标签。2023年,汉正街云尚国际时尚中心成功获得武汉首批A级直播电商集聚区认定。

  市人大代表,复星全球合伙人、云尚博悦(武汉)商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宋伟锋介绍,如今的汉正街从“小商品市场”成功转向“时尚云集地”,彰显市场数字化转型及直播经济的强劲活力,目前,直播产业规模已超百亿元。

  云尚自2019年开业以来,受到了武汉市、硚口区以及汉正街道的鼎力支持,宋伟锋表示,无论是财政支持,还是各种优惠政策的实施,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监管方面,汉正街建立完善了包容审慎的监管制度,在确保市场秩序的同时,避免对企业过度干扰,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

  宋伟锋表示,云尚有信心扎根武汉,持续发展,下一步将致力于打造保寿桥汉正博物馆,为片区文化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多位代表认为,政府有为、企业有利,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热带雨林式营商环境正在武汉形成、完善,越来越好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展现在广大民营中小企业和经营者面前,在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武汉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长江日报记者刘睿彻 刘晨玮 刘克取 吴曈 统筹:刘睿彻)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