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武汉速度”再刷新

2021-10-19 11:16 来源:
调整字体

  对于武汉的企业来说,这几天有一则消息,值得拍手称赞——“一业一证”改革。

  这个前期在东湖高新区启动试点的惠企政策,上周五正式在全市范围铺开。简单理解,就是企业准入一个行业涉及的多个许可证被整合成了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行业许可信息全部加载在综合许可证上的二维码里。这样以前需要跑多个部门办多张证的审批流程,便简化成了“跑一次、找一窗”,办证时间缩短半个多月,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和成本被大大降低。

  政策改革再深化,营商环境再优化,“一业一证”改革背后,是武汉的决心和魄力。“十四五”开局,武汉助企惠企已经跑出了“加速度”。

  01 

  从“N”到“1” 

  武汉优化营商环境再升级 

  “一业一证”改革是武汉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又一项重大举措。它的正式推行,不仅意味着要打通各职能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更对技术支持、事中事后监管带来了新挑战。

  在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用“向顽瘴痼疾亮剑,向堵点难点开刀”,表达了坚决克服困难,坚定推进营商环境再优化的决心。不仅在说,武汉更在做——此次“一业一证”改革首批试点的15个行业,包括餐馆、药店、便利店、超市、书店、咖啡馆、足浴店、宾馆、健身房、电影院、游戏厅、KTV、网吧、经营性游泳馆、幼儿园等,都是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吃、住、休闲、娱乐、教育等行业,关注度高、办件量大、涉及市场准入多头审批。

  正式启动改革后,这些行业填报信息要素将平均减少40%,申请材料平均压减50%,审批时限平均缩短70%。 

  举个例子,比如想开一家药店,按照传统的审批模式,在完成企业开办的基础上,还需要办各类经营许可证,如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或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除此之外,工程投资金额较大或者建筑面积超过300平方米的药店还需办理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总共涉及5个许可(备案)环节,需要跑腿5次,递交5套申请材料5张申请表。实施“一业一证”改革后,只用递交1套申请材料1张申请表,办证时间被大大缩短,为企业进入市场提供了便利。

  惠企利民,政策出台背后是武汉对优化营商环境的高度重视。 

  纵观这些年,武汉对这一工作的投入程度不言而喻。每年政府工作报告,都会对“企业减负提速”进行规划;2018年首次将“优化营商环境”写进报告,2020年以后更是用专门章节来进行专门部署。“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进一网通办、一事联办、全城通办、跨市通办”“严格执行国家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坚决杜绝清单外收费”等都是让企业获实惠、增活力的硬招实招。

  与此同时,《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武汉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方案》《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深化政务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专项政策,对工作任务进行了再细化,力度之大可见一斑。

  一个个政策的出台完善再升级,都展现了武汉优化营商环境的再加码再提速。这座城市正在用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理念和真抓实干的精神在践行利企便民初衷。

  02 

  各地均在加足马力 

  成高频词的“营商环境”为何这么重要? 

  正在加码提速的,不止武汉。

  自2016年国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营造优良营商环境”,到2018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优化营商环境”,坚决为企业松绑,并相应释放一系列“大礼包”,优化营商环境逐渐被提升到了“解放生产力、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新高度,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加以落实细化。

  比如,北京创新建立政策性融资担保与再担保体系,以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题,今年年初又发布营商环境改革4.0版,明确“市政接入办理时长再压减一半”“出口通关压缩至1.1小时以下”。

  率先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的上海,今年3月发布优化营商环境4.0版方案,明确将实现政务服务可网办能力达到95%以上,并创新提出“无人干预自动审批”举措,“继续深化、细化、系统化各领域改革,加强地方事权系统集成,提升企业感受度。”

  同为新一线城市的成都,今年将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立法工作,形成《成都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并启动营商环境4.0版政策体系建设,继续优化环节,除了进一步压缩时间外,还将提高监管质量。

  刚刚入选国家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的杭州,积极探索证照链、信用链、区块链“三链”在线,有力支撑数字化改革。

  应该说,各地所做出的努力,已形成了亮点频现、精彩纷呈的局面。而为什么营商环境能让这么多城市重视?说到底,是因为良好营商环境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营商环境,简单来说,是一个企业注册、发展、注销等全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外部因素。而据世界银行测算,良好的营商环境会使投资率增长0.3%,GDP增长率增加0.36%。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得好不好,营商环境是关键影响因素。

  因此,在“十四五”新一轮角逐中,“武汉如何加速,实现营商环境再优化”,便成为了这座城市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新命题。 

  03 

  城市核心竞争力角逐 

  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营商环境,就是对企业的吸引力。哪里的营商环境优、服务好、回报高,优秀企业、高端产业、新兴业态便会向哪里聚集。 

  从区级行政审批3.0改革全覆盖到“三办”改革强力推进,再到“四办”改革、“五减五通”,以及而今的“一业一证”,武汉出的都是硬招实招,政策在不断升级,办事越来越方便,被吸引来的企业就越来越多,一连串数字便是证明。

  据长江日报,截至8月底,武汉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50万大关,达到150.10万户,占全省的1/4,市场主体数量创历史新高。 

  随之而来的,还有武汉在全国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中的“好成绩”——2020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武汉入选15个综合表现突出的标杆城市;2020年12月,在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21世纪经济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0年中国29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营商环境报告》中,武汉在营商环境排名中位列前十。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也能激发企业的创造力和活力。质量好不好,环境优不优,不仅事关企业的幸福感、满意度,更关乎经济发展、城市未来。

  对于武汉而言,在新一轮营商环境角逐中,如何走在前列、领先“身位”,很关键的一点,便是找差距、学经验。不可否认,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在优化营商环境上起步早、经验足、发展较为成熟,在整合互联网技术、提高办事效率,破除体制弊端、全力降低成本等方面更是走在前列。对标找差距、借鉴补短板,便能让自己不停留在过去的成绩簿上,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迎风而上,抢占发展先机。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期待武汉能出现更多的从“N”到“1”、从“1”到“0”,真正实现做到最优,成为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