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发布“优化营商环境20条”

2022-03-19 10:15 来源:
调整字体

  3月18日,全市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召开。会上,《武汉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发布。 

  长江日报记者梳理发现,《要点》包含7大方面,20条具体举措,从深化简政放权、增强服务观念、创新监管方式、加强府院联动、完善公共服务等方面着手,以市场主体评价和群众感受为最高标准,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城市。 

  全面落实企业开办“210”标准 

  打造便捷高效政务环境 

  《要点》中,从深化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放宽市场准入准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制度改革、创新不动产登记方式、提升纳税信息化水平5个方面,对深化简政放权、打造便捷高效政务环境描绘路线图。 

  其中,在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方面,《要点》明确,要完善市级智慧城市大脑,推进“一网统管”。加快推进“一窗通办”,市区街村(社区)便民服务场所实现事项全面纳入综合窗口。推广在线身份认证,推出一批基于企业专属网页的精准化服务应用场景,建立“线上人工帮办”制度,推出更多移动办理事项。推进“跨域通办”,编制出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区、跨市通办清单。 

  《要点》提出,要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面推广“一业一证”,探索“一证多址”,开展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和准入准营一次承诺即入制试点。全面落实企业开办“2个环节、1天办结,0费用”的210标准,全面推行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申报承诺制,推广“一照多址”,探索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 

  《要点》中对加快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等也作出明确,提出要深化“承诺可开工”审批服务模式,实现“多证同发”“拿地就开工”。探索完善建设工程保险体系,试点建筑师负责制。 

  同时,建立健全不动产登记诚信机制,构建“自主申报+信用承诺”登记体系;全面落实“不动产转移登记+水电气一体化过户”。提升纳税信息化水平,纳税次数压减至5次、纳税时间压减至90小时以内。全面推行税务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减少办税申报资料。 

  ■ 实施中小微企业融资信用培植工程 

  打造有效配置的要素环境 

  《要点》提出,要增强服务观念,打造有效配置的要素环境。其中包括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优化企业用能服务、推行政策兑现集成服务以及扩大对外开放四个方面。 

  在融资方面,《要点》提出,推进“汉融通”平台与更多金融机构直连,加快涉企信息共享应用,为银行开展企业融资精准画像提供支撑。 

  同时,将实施中小微企业融资信用培植工程,制定信用培植辅导事项清单。落实纾困贷款贴息政策,惠及更多中小微企业。 

  《要点》明确将优化企业用能服务。降低企业获能报装成本,严格落实工商用户建筑区划红线外用水用气工程安装“零投资”,实现容量160千瓦及以下的小微企业用电报装“零投资”。 

  此外,将全面落实水电气一体化申报和并联审批,持续推进“转改直”,加大转供电环节违法加价查处力度。 

  相关对企政策能否及时、有效兑现,《要点》也给予明确。《要点》提出,要全面梳理使用财政资金支付的惠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涉企资金政策推行“免申即享”。确需企业申请的政策,也将合理设置并公开申请条件,简化手续,加快实现一次申报、快速兑现。 

  《要点》同时提出,要扩大对外开放,严格落实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行“非禁即入”。建立武汉市外商投资促进服务平台,落实担保降费政策,降低外贸企业经营成本。 

  提高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中的份额 

  打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打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之一。在监管层面,《要点》提出,要提升市场监管质效。除特殊行业、重点领域外,推动“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 

  同时,建立健全“互联网+监管”工作机制,健全全流程信用监管机制,根据信用等级高低实施差异化监管,健全信用修复机制,缩减信用修复办理时间。 

  在招投标领域,今年武汉将探索“评定分离”模式,持续推进“不见面”开标和远程评标。《要点》提出,要减少工程建设领域涉企保证金,强化信用监管。 

  《要点》同时明确,提高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中的份额,持续推进政府采购合同信用融资,收到发票至付款时间压减至25日。 

  在人才方面,《要点》提出要强化人才资源汇集。其中包括加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深入实施“学子留汉工程”等重点工作。 

  此外,在人才培养和管理、服务上,《要点》提出将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扩大培训覆盖群体。同时将强化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和失业风险监测机制,探索劳动争议速调快裁服务模式。 

  加大对中小投资者司法救济力度 

  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着力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要点》从深化“分调裁审”改革、加大司法保护和服务力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办理破产制度创新4个方面明确了今年的工作要点。 

  在深化“分调裁审”改革方面,《要点》提出,将推进多元化解纠纷,建立商事金融、知识产权、证券期货等专业化调解工作室,支持工商联和商会组织调解涉企纠纷,建立特邀调解组织和特邀调解员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要点》还明确了要妥善处置中小投资者与上市公司诉讼纠纷,加大对中小投资者的司法救济力度。 

  从加大司法保护和服务上,《要点》强调要完善各领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探索将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推广至行政执法领域,加大追赃挽损工作力度。同时,要完善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 

  今年,武汉市将拓展中国(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武汉(汽车及零部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等平台服务领域和功能,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着眼武汉城市圈,《要点》提出要积极争取武汉城市圈知识产权互认试点。同时,今年将争取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开展知识产权临时仲裁,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 

  推进办理破产制度创新,《要点》提出将推动设立武汉破产法庭,探索破产案件集中管辖。同时,将建立破产案件财产处置联动机制,健全企业重整期间信用修复机制。 

  培育“教授经纪人”队伍 

  打造宜居创业的城市环境 

  宜居创业的城市环境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着力重点。《要点》从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口岸通关效率4个方面给予明确。 

  在创新创业方面,《要点》提出,今年将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成果所有权或者长期使用权试点,培育“教授经纪人”队伍。 

  今年,武汉还将深入实施院士专家企业行暨科技副总、科技专员服务中小微企业活动。 

  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上,《要点》还对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医养融合康复服务中心”、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率等作出明确。 

  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上,《要点》提出推进水体提质攻坚,实施长江、汉江武汉段跨区断面水质考核奖惩。 

  《要点》提出,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其中包括,武汉经济开发区综保区通过国家验收;加快推进汉南、金口港区泊位建设,年内申请验收泊位12个。同时,今年将规范口岸收费清单目录制度,推进多式联运发展。 

  《要点》提出,今年将实施《关于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建设汉口北多式联运国际物流港,全年新增(升级)全国A级物流企业25家以上。 

  (长江日报记者吴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