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与儿子一行孩子们一股脑儿看了两部电影,都是动画片《汽车总动员》、《加菲猫2》,儿子和他的小朋友们很激动,在电影院里开心地一次次回应着剧情的发展笑着、惊呼着、激动着,我也开心,因为动画片至今仍是我的最爱;
两部片子我更喜欢《汽车总动员》,而且, ‘闪电’ 最后的举动,居然让我不由得跟着感动了;那是一种人间真情纯美的表现;在最后冲向冠军宝座的一刻,‘车王’出现意外,冲出了跑道,摔的很惨,似要很惨的收场,这时‘闪电’已经奔驰到了胜利标线的位置,冠军就手可得时;他停顿了,回头看了看很惨的‘车王’,脑中浮现出他的好友,曾经多次蝉联冠军宝座的老‘车王’从辉煌走向衰落的一幕幕,此时‘闪电’居然回了头,他将已经摔的只零破碎的‘车王’缓缓推向胜利标线,而此时骄横的‘路霸’借机穿过了胜利标线,‘路霸’取得了冠军,但是全场没有欢呼,人们的注意力在‘闪电’和‘车王’的身上,注意着这一老一少,注意着他们的一举一动,最终,年轻的‘闪电’终于将 ‘车王’推过了胜利的标线,全场开始欢呼,‘闪电’默默离开时将老‘车王’的一句经典台词重复了一遍:“奖杯!?那就是一个个的瓶子而已!”他潇洒走开…………
美国一个在我少年时脑中不太欣赏的国家,因为我所接受的教育告诉我;那是一个物欲横流没有情操的国度,那是一个与金钱看齐的地方,那是一个富人的王国、穷人的地狱。一次看了一部美国电影《阿甘正传》我被震慑了,在影片中我被一种强烈的热爱所侵蚀,那种平淡但是清晰的主旋律感,他用一种抒情而执着的手法,呼唤着一种民族意识,一种血液中本应流淌着的正义,看着这部影片,我在怀疑,这是美国人的作品吗?确认那肯定就是,于是之后看了许多,包括动画片,多数的美国大片中都会在细节与结果中流露出这样的主旋律,尤其在大结局时,一定要弘扬着一种正义而美好的气节;
他们无处不见地表现着正义、教养、文明、扶弱、善良、美好、纯真、邪不压正、尊老爱幼等等,疑惑了,美国应该没有我们国家的广电总局或者电影局这样管理影视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权威机构吧,而且美国的电影、电视投资应该都是私人投资,应该都是以获得最高经济利益为目的的项目吧。可是,谁让美国的电影、电视工作者充满着这种正义与主旋律意识的呢?接触多了明白一个具体原因,美国有一个电影、电视法案,那是将电影、电视的拍摄以及主题明确规矩的一个法律案卷,这是一种形式的规章制度,另外就是因为一种人的思维,一种人文的基础,那就是——文明;
弘扬美好时美国的影片中大多使用有缺点的人,然后从点滴小事让他慢慢成熟,最终以一个闪光的品德说服公众,看似夸张实则触动了每一个人内心中对美好善良的呼唤,邪不压正也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他们塑造的英雄们往往是浑身有不少缺点和毛病的家伙,可是不管他经历了多少的丑恶,最终总是以正义战胜邪恶而告终,这一点满足了全世界所有百姓的审美观;
其实每个人面对世界时,都是弱小的,内心深处都有着一种不畅的寂寞,人们不能在现实中得到一种正义的伸张,而在电影中他们可以获得,美国影片给了公众这样的机会,进了电影院于是宣泄了一种情绪,于是制片商挣钱了,但是最重要的在我看来,不只是这些;其实那还是一种文明的标志,我们的中国电影很难挣到钱,许多从业人员会埋怨政策或者国情等等,但是难道我们的影人就没有想想自己到底在影片中要弘扬什么吗?
其实,艺术中任何门类的创作都需要创作者拥有一颗单纯的心,如果没有了这种单纯与善良,那么您顾左右而言它时,势必显得没有了力量,纯净其实说的容易,做起来就难了,获奖的诱惑,万众齐呼的蜂拥,金钱的获得,权利的获得等等,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于是,创作变的不那么单纯了,于是,主旋律成为了一个招牌,一个可以用行政干预的招牌,没有了民众或创作者发自内心对正义与主旋律的呼唤,于是,它似乎变得——苍白;
中国近二十年来的艺术主流大多以‘伤痕’为主流,一味在哀伤中揭示更加的哀伤,没有士气、没有勇气、没有了英雄;美好永远伴随着遗憾,我不想一竿子打伤一片,但是,做为观众的我,不能不感觉一种幼稚的可笑成分,所以更喜欢喜剧,虽然在我们一般公众及专家内心中,喜剧与杂耍,天桥卖艺没什么区别,但是愚见认为;喜剧起码来的阳光灿烂一点儿,来得朝气蓬勃一些;在讽刺中开心着,在幽默中揭示着一种善恶分明的道德趋向;俗——就‘俗’吧!这只是一个文艺工作者应该给世人揭示的一种正义道德底线的规范标准表现;
好莱坞一个世界电影的终极殿堂,哪里可能会有许多的影片质量欠佳,甚至令人不齿,但是那里传给我们的故事,具备着鲜明的正义;感谢我们主管引进片的官员,让我们领略了美国式的主旋律;正义、感人、平实、美好……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u/4a2b03370100058n(责任编辑 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