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的潜水队”——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分队掠影

“寻找心中的一抹绿”摄影大赛

从武汉出发,用相机记录旅途中的各种“绿色”。

争创文明城市

今年是武汉市新一轮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起步之年。

您的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网摘网论

《夜宴》:一场绚烂至极的人性毁灭奇观

发表时间:2006-10-10 09:24

来源:长江网  进入论坛
分享到: 6.02K

  前两天,冯小刚宣布,为《夜宴》票房突破1亿而开庆功会,你可以感觉出冯导的坚强底气:不管媒体怎么批评,票房才是硬道理。

  至于我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是买票去看《夜宴》,还是去买张碟?有看过《夜宴》电影的人说,那片子,闷而烂。顶多值得看碟。

  于是买了张碟,还是张正版的,15元。前面有不下七八段广告,想按快进键略过去都不行。可见冯小刚或王中军们因这部片子已经把钱赚到了什么地步。而反过来一想,冯小刚或是王中军还是成功了,我至少是把看《夜宴》当成一件正经事了。看电影也好,看碟也好,反正张罗着要看。

  为什么看《夜宴》成了一件必做的事?因为大家都说,冯小刚要转型。

  以拍京味喜剧而出道的冯小刚,早晚有一天,会把这种喜剧拍到头。冯导想转型,也想了有些时日了。在拍《大腕》和《手机》时,已经让人觉出冯小刚拿不出更好的开涮对象,只好拿圈内人开心的倾向,感觉到冯小刚的困窘,于是,冯导的想转型,再自然也不过。

  实际上,对于电影来说,始终会有两个方向的力量,在左右着电影发展的态势。一个,是来自电影界内部创作者们,他们想往哪个方向走,会带动电影的潮流向哪个趋势发展,以致影响一个时代的社会品味。比如,文革之后的中国“第五代”电影,虽然一点也没有考虑观众的接受,完全是导演们的个人风格追求的作品,但是那种对于中国黄土文化、对于近乎静止的节奏和巨大格局的画面构图的美学追求,成了一代人的代表性文化符号,稍后,也为当时的社会所接受。(当然,这种社会的接受后面,还有更深刻的原因。)

  影响电影的另一种力量,来自电影界的外部,即千千万万的“外行”的观众们。无论电影界的精英们,你是怎样伟大的艺术家,进行怎样的“新浪潮”试验,最终要由这种外部的力量,来决定命运。因为,电影归根结底是大众的艺术,具有商业性的一面。这也是电影历史上无数次先锋试验最后无疾而终的原因。这些先锋试验,也可能根本就是无聊的,有可能,也有它可取或有趣之处。

  如果我是一位电影界人士,支持冯小刚转型,那没话讲,也该说是某种义务——我们有义务来支持一位有才华的导演通过转型开掘出自己潜能的另一面,同时推动中国电影的向前发展。但是如果我只是一位观众,属于电影圈外千千万万的、电影厂和电影院及电影导演们的衣食父母,我没这个义务。我只要求能看到好电影。也就是说,冯小刚转型不转型,其实与我无关。我只要求,他拍出的新电影好看。

  具体到《夜宴》。客观地说,相当好看。它的美工,达到极致。一幅幅尽是视觉奇观。如果这就是冯小刚“转型”想达到的目的,那他达到了。以冯小刚这些年积累的名望、资历和成就,他能够拿到这样的资金,组成这样中国电影的超级班子(叶锦添的美术、谭盾的音乐、袁家班的武术等),其实,看到这些你也就明白,为什么冯小刚会豪气冲天地认定《夜宴》可以拿去“冲奥(斯卡)”。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片子是该进电影院看的。

  但是如果仅仅有视觉奇观,就可以成为影片大作,这未免太小瞧了电影。电影可以是场豪华盛宴,但真正的懂得吃的人,谁会把满汉全席作为自己的最高境界?

  《夜宴》虽是豪华的视觉盛宴,但是耐人寻味的是,看完之后,并不让人感到很愉悦。也就是说,看了那么多的奇景奇态以后,并不觉得那么舒服。仔细想想原因,是因为在这里缺少了基本的是非。我们看到导演是用那么优美的镜头,来描写一个白发老者被活活打死的场面,觉得有些不知如何表态,他死得活该?那我们的良心是不是太残忍了些?他死得不活该?那么导演为什么显得这么欣赏他死的过程?

  什么都可以欣赏。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情色与权力,欲望与野心,这些本是人性中最丑恶的东西,在这里,一切都可以拿来展示,而且变成了诗意的展示。对于剧中人,如果失意,那是策略的失当,属于活该;如果得手,说明手段对头,该有这个命。所以说,这里没有是非,只有成败。或许,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种包含着多角情感和人伦关系的宫廷斗争,会看得既复杂又沉闷,于是,将这一切放过,只当它是一场绚烂至极的人性毁灭奇观。

  ——电影该担负起惩恶扬善的教化作用吗?电影难道不是给人娱乐的、给人快感的东西吗?无是无非,那又怎样?

  没错,电影应该是娱乐人的,给人快感的东西。但不要忘了,惩恶扬善也是最基本的一种快感。我们看好莱坞的电影,尤其是大片,比如《泰坦尼克》,或者《魔戒》,它的是非观其实简单又鲜明,就是维护着这个社会的基本价值观。这样,看的人心里会很踏实,不至于那么迷惑地费解地猜测人性的复杂与阴暗。要说快感,其实这是电影特别是商业电影最基础的快感。

  以珣丽奢侈豪华的电影手段来包装我们的电影,这在今天的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和经济起飞之后,是已经能够做到的事。但是,以自信、丰实、从容的心态来拍我们的电影,恰恰是做不到。张艺谋的《英雄》、陈凯歌的《无极》到今天冯小刚《夜宴》,其实都是一种路数的电影:用极尽豪华的电影手段,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镜头,构建出一个既不是秦代又不是唐代也不是五代十国的、想象中的中国古代世界,表达的却是迷乱的价值观和空虚的精神内心。这可以说是我们今天这个社会躁热病态的一个典型映像。

  至于《夜宴》的票房成功(当中也有我贡献的15元),我宁愿看成仅仅是票房成功,它决不是中国电影的成功。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u/4ad54af9010005uq

(责任编辑 宋菁)

长江网24小时报料电话:上午8点至下午6点请拨打027—66668888;
下午6点至上午8点请拨打027—85779997;手机:18702712366。;
本文被浏览

延伸阅读

合作网站
E览微博
论坛热帖
今日排行
热门图片
文化五城
长江宽频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镜像网站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70406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鄂 B2-2007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