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售票员——消失时间:上世纪90年代(北京除外)
“各位乘客,您好!欢迎乘坐我们21路1333号车”,北京公交售票员劳模李素丽的事迹曾经被广为报导,成为宣传增强服务意识的榜样。公交售票员的主要职能是维护车厢内的秩序,防止逃票者的出现。在人的所有行为都必须处于严格管理下的年代,这个职位的存在非常合乎逻辑。
在可能会出现逃票者的担心并没有变成现实后,无人售票车的出现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公交售票员这个名词也正在逐渐远去。效率的提高、成本意识的加强、主动买票的自觉、对人的充分信任都体现着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但,北京是个特例,这个城市有太多特殊职业、特殊政策与特殊景观。
收录机——消失时间:上世纪90年代
根据1988年的一本关于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中的统计,当时全国收录机的保有量超过一亿台。很多家庭,哪怕压根没有卡带用来播放,也都会在醒目的位置放上一台,理所当然得就如同在端午节一定要吃粽子。从“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广告中需要扛着的便携式收录机到很多年后的比卡带大不了多少的Walkman,收录机一直是摩登青年的最爱。而现在,取而代之的,是带CD或DVD的音响系统和MP3。科技的进步,就这样静静地改变着时尚。
万元户——消失时间:1997年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有极少数的农民通过各种努力勤劳致富,家庭年收入超过万元,万元户因此得名。在当时,全国人民普遍不富裕,万元户不仅在农村,在城市也是高收入群体。经过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根据1997年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农村人均收入2999.20元,按照户均4.35人计算,平均户收入已超过万元,家家都成为万元户。万元户在失去原有的标杆作用后,成为历史名词。
倒爷——消失时间:1997年3月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为了缓解巨大的商品供需矛盾采用价格双轨制,利用计划内商品和计划外商品价格相差悬殊,进行倒买倒卖牟利的人被称为“倒爷”。这种行为被称为投机倒把。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水平的发展,市场产品的丰富,价格双轨制的消失,“倒爷”这个说法,也逐渐从人们生活中消失。1997年3月,刑法中取消“投机倒把”罪,只剩暂行了近20年的《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偶尔会像幽灵般熘出来进行小小的骚扰。
川省重庆市——消失时间:1997年3月14日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就此四川省重庆市不复存在。重庆直辖市的建立,被赋予中心城市的历史使命,需要带动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组织三峡库区开发性移民,保证三峡工程顺利进行。
直辖市地位对一个城市的诱惑力可以从下面的数字中反映出来:重庆市直辖6年后,GDP增长了1.7倍,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增加了2.9倍,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了3.1倍,农民纯收入和城市居民可支配的收入增加了1.4倍,城镇化率增加了9.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