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曹操正在视江边视察水军,三个儿子曹丕、曹植和曹冲跟随其后。曹操突发奇想,想考察一下三个儿子的智力如何,哪个儿子能够继承大业。于是就提问说:你们谁知道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
很明显,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与那道著名的“怎样将大象装进冰箱”的脑筋急转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以现在人的聪明才智很容易得出答案:分三步:第一步,把称拿过来;第二步,将大象赶上称;第三步,读出称上指示的重量,收好称。多么完美的答案,此标准答案由后来成为魏文帝的曹丕荣誉提供。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年仅6岁的曹冲给出的答案却得到了更多人的推崇,他将大象赶到江里的船上,刻下船下沉的记号,然后再搬石头到船上,让船沉没到记号的位置,最后再来称石头的重量,从而得出大象的重量。这种答案作为一种称出大象重量的方式也未为不可,但是看起来较为复杂。通俗一点说,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水面的浮力与重力相等,A=C,B=C,等价交换A=B,石头=大象。表面上看起来,曹冲这个答案似乎很不错,但是只要稍加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曹冲如此称象只有理论上的可能,却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如要真正实践,则有相当大的困难,也无必要。
首先,曹冲年纪尚幼,只有6岁,没有弄懂曹操的真正考察意图,即考察的知识点,这是很明显的一道脑筋急转弯。和“怎样将大象装进冰箱”一样,“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作为一道智力考察题是完全可以的,但是没有任何的现实指导意义,因为根本没有必要硬要“将大象装进冰箱”或“称出大象的重量”。所以毫无疑问,这的确是一道脑筋急转弯,而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就不能按常规思维考虑,不能按常理出牌。很显然曹冲的答案是不符合脑筋急转弯的答案要求的。
其次,曹冲的答案在实施上有一定难度。虽然在理论上有可能实现,但是并不等于现实生活中就可以那样做。比如说,要将大象赶到船上,就存在一定难度,大象一般是惧水的,更别说在江中摇摇摆摆的大船了。更难付诸实践的是,当时曹操水军的船舰都是大型驱逐舰,别说一头大象,哪怕就是百头大象装上去,其刻度标识也恐怕只能是忽略不计,所以曹冲答案中称象所用的船也只有理论上的可能了。如果按照理论上的情形,则这道考题则有很多种的答案,相比之下,曹冲的答案还算是比较呆板笨重的一种。
还有,按照曹冲的想法,所有条件都符合,能不能称出大象的真实重量?我想不可能,因为按照当时的称重设备,还是有相当大的误差的,而且越是将大象分成的石头越多,称出来的重量就与大象实际重量误差越大,甚至都有可能相差到风马牛不相及的地步,这样称出来的重量与曹操实际出题的初衷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果曹操能够接受现在的知识教育,他必将认为儿子曹冲给出的答案实在是一个不怎么值得人称道的答案。
如果,曹操将“怎样把大象装进冰箱?”这道题出给曹冲,不知道曹冲又会怎样回答呢?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u/4ab60c53010009jx
(责任编辑 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