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容增效普惠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升保教质量……近年来,宿松县以从“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跨越为目标,着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随着一项项措施落地落实,该县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幼儿保教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普惠资源扩容增效
4月28日,走进宿松县长铺镇马塘学校幼儿园,教室墙面上展示着孩子们的绘画作品,塑胶操场上新添置了攀爬架和沙坑,校园里回荡着童声合唱《我的纸飞机》。很难想象,一度闲置、斑驳的村级小学,现已变为充满童趣与欢乐的宝宝乐园。“以前这里墙皮脱落、布局无序、缺少设施,家长都不愿送孩子来。”马塘学校幼儿园园长郑立萍回忆说,宿松县投入经费220余万元,改建校舍、添置教玩具、打造游戏场地,让这所村级园迎来蝶变。
近年来,宿松县积极完善政府保障机制,不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1.2亿元,新建及改扩建幼儿园11所,新增学位2490个。从偏远山村到县城主城区,从公办园到民办园,该县11658名幼儿沐浴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的烂漫春光里。
保教质量大幅提升
4月23日,在新城实验幼儿园,一场别开生面的“游戏直播”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幼儿们用木梯、轮胎、木板建造“过山车”,园长熊月月在一旁陪伴呵护,并不时做着记录。屏幕另一端,是与新城实验幼儿园结对的8所乡镇幼儿园,这些幼儿园的老师们通过直播平台同步观摩。
这样的“云教研”模式,正是该县落实科学保教理念的生动实践。该县将公办市(县)级一类园作为“龙头园”,与各乡镇(街道)公、民办园一一结对。在每月一次的直播日里,“龙头园”教师们开展自主游戏实时直播,结对园教师线上观摩、研讨,最终形成可复制的教学案例库。该县学前教育教研员江艳说,这一模式不仅解决了偏远乡村幼儿园教师“外出学习难”问题,还推动了“安吉游戏”理念的本土化实践。
近年来,该县打出一套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组合拳”:将县级全员培训与“国培”“省培”“市培”骨干教师培训有机结合,将教师培训与园长培训、保育员培训有机结合,将教师培训与名师培养有机结合,进行“分阶段、递进式、一体化”连续培养。2020年至今,该县共开展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46个,培训教师1641人次,涌现一批市级教坛新星、市级骨干教师和市级优秀教师。
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收费低、环境好,老师‘延时服务’还帮我们解决了接娃难题。”4月28日,在孚玉镇中心幼儿园门口等娃放学的家长尹洋说。
在宿松,像尹洋这样受益于普惠政策的家庭不在少数。该县通过“公民办并举”模式,将一批优质民办园纳入普惠性幼儿园管理体系,并通过动态调整收费标准、落实生均财政补助等措施,确保普惠园“降费不降质”。
从“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的跨越,正改变着孩子们的成长轨迹。该县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将持续加大投入,聚焦内涵提升,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学前教育。(全媒体记者 杨浔 通讯员 高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