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百岁抗战老兵纪侠—— 烽火淬丹心 赤胆照汗青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安庆

2025-07-16 08:47 来源: 安庆市人民政府网站
【字体:

  16岁参加革命,从事抗战宣教工作,亲历战斗的艰苦卓绝,感怀军民同心的昂扬斗志……7月9日,百岁抗战老兵纪侠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回望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进军的号角仿佛在耳边回响,80多年前的记忆历历在目。

  同仇敌忾 军民团结抗日

  1926年,纪侠出生于山东省聊城市,15岁进入山东省立师范学校读书,在校时参与抗战宣教、协助百姓转移等工作,由此走上抗战道路,于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纪侠介绍,当年他主要做对敌斗争的宣传工作,白天写标语,晚上演活报剧,“因大部分老百姓不认识字,所以演出通俗易懂的抗战活报剧,真实地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团结他们加入抗战救亡活动,收到很好的宣教效果。”

  虽不是一线作战,纪侠跟着部队也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斗,他记忆最深的是1941年1月的两场战斗。“1941年1月7日至8日,在司令员杨勇指挥下,我们在梁山潘溪渡和郓城三间河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歼灭不少日军。这场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日信心。”说起当年的战斗,纪侠记忆犹新,司令员杨勇采取“围点打援、设伏围歼”战术,围攻侯集据点诱使郓城日伪军出援,最终在潘溪渡全歼日军一个中队及伪军一个大队,缴获九二式步兵炮等武器装备。

  “当时,我们用一匹马拉着缴获的步兵炮往前跑,日军穷追不舍,日军翻译边追边喊着让我们把炮留下,换几把机枪。我们不理会,一路往前奔。这炮车火力强大,之后还轰炸了沿途的日军碉堡。”纪侠说,日军对该次战斗失利恼羞成怒,急于报复。1月中旬,日军纠集日伪军1万余人,分别从济宁、菏泽、临清、河北大名出动,对以濮县、范县、阳谷为中心的鲁西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

  司令员杨勇令特务第三营在苏村丁字形街道构筑环形工事,阻击敌军以掩护党政机关转移。苏村老百姓听说要在这里打日军,都忙着给部队做饭,找工具帮助构筑工事,协助完成战斗准备。“那时候打仗得到了老百姓的大力支持,军民勠力同心!”想起军民众志成城抗日的决心,纪侠至今感动万分。

  由于村子被挖了深沟,日军汽车不敢向前开,只好下车向苏村冲锋射击。守候在阵地上的9连战士们等日军靠近200米时,猛烈开火,并甩出手榴弹,冲过来的日军被打死过半。随后,日军10辆汽车赶到,在几挺机枪和十几门山炮掩护下,几百名日军向9连和10连的阵地发起冲锋。这次冲锋又被战士打退,有效打击了日军的士气。“我们虽然以少胜多打了胜仗,歼灭了日军几百人,但损失也不小,200多人只活下60多人,钟营长牺牲了,郸教导员也负了伤。”回想战斗的惨烈,纪侠深感痛惜。

  那次战斗中,纪侠腿部重伤。“当时日军两架飞机在空中盘旋投下炸弹,一时战火纷飞,大家疾速撤离找掩护地点,混乱中一声轰鸣,我应声倒地,疼痛中发现小腿被炸伤,踝骨骨折,鲜血直流,大家把我抬到安全地点。当时条件艰苦,缺医少药,为了防止伤口发炎,医护人员在我小腿的伤口处敷上粗盐再用纱布包裹,当盐触碰到伤口时,我真的差点痛晕过去。但这种痛也比不了我们对日本侵略者的恨。”纪侠说,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遍整个军区,战友们激动不已。

  在位于安庆经开区的家中,纪侠捋起裤腿,小腿的伤口虽早已愈合,但当年炸弹灼伤的表皮因经常溃烂导致黢黑且布满裂痕。“当年炸伤后,我被送到阳谷县一户老百姓家中养伤。那对老夫妇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我心里很感激。半年后腿伤大致康复,我匆匆回到部队,之后进入抗大学习,接着南下挺进大别山,再没见过他们。”回想起来,纪侠心里略感遗憾,后来由于投身新的战斗和新中国地方建设,再没联系过当年照顾过他的乡亲,但这份军民鱼水情始终温暖着他。

  众志成城 向大别山进军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纪侠调任第二野战军三纵队后勤部担任兵站站长。1947年6月28日,鲁西南战役前夕,纪侠到达随军办事处的驻地运城城北苗庄(黄河北岸),次日,被分配到民运部负责坚守弹药车队。

  刘、邓首长命令二野于6月30日夜从河南濮阳县白港渡口、李桥渡口、河北范县李翠娥渡口、山东寿张县孙口渡口抢渡黄河。晚九点,几十门榴弹炮、山野炮向南岸敌军发起攻击,一发发炮弹落入敌军阵地,敌人被迫退回县城坚守。

  午夜时分,纪侠随部队向嘉山县羊山集急行军,一天一夜行军二百多里。7月2日上午赶到羊山集时,二野三纵、六纵已将驻在羊山集的国民党六十六师三万多人围住。敌军依靠先进武器和居高临下的优势以及坚固的工事疯狂突围,三次强行突围均被我军打退。

  “我们支前办事处的同志组织民夫,迎着炮火,将一箱一箱弹药送到战士手上,一车一车面粉送到每个连队。”纪侠回忆道,“7月26日,刘伯承司令员下达总攻命令。四十多门榴弹炮、野炮、山炮、重型迫击炮全部向敌师指挥所和敌人暗堡阵地开火,敌军指挥所被摧毁。突击队冲向敌人阵地,敌军全军包括敌师长都成了我军的俘虏。”

  “上了战场都将生死置之度外,每当看到战友牺牲,心如刀割,因棺材和芦席不够,很多人都就地掩埋。”纪侠告诉记者,鲁西南战役结束后,部队于8月上旬向大别山进军。

  “三纵队随军办事处为贯彻首长关于发动群众,反匪反霸,进行土改,建立贫民团,建立区、乡、村基层政权,巩固根据地的指示精神,将办事处干部分配到太湖、岳西两县参加地方政府的组建和发展地方武装。我被分到岳西汤池镇村担任组长。”纪侠介绍,经过发动群众、反匪、反霸、进行土地革命等运动,极大地调动了贫下农的积极性,团结了广大的中农和工商业者,打击了地主阶级,彻底摧毁了国民党的区、乡、村基层政权,同时还挖出了一些潜伏下来的敌特工人员。

  铭记历史 珍惜幸福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纪侠办了二级伤残证,可以享受一定的物资优待。但纪侠主动上交了伤残证,放弃这一优待。“当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紧接着是抗美援朝,大家都在过紧日子,我怎么好多占一份定量?”纪侠说。

  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战争,纪侠分外珍惜安定和平的生活,立志在新中国建设中继续发光发热。自1950年至1986年,纪侠相继担任安庆地委党校办公室主任,市二轻局局长,安庆地区物资局局长,安庆行署督导员。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尽职尽责,率先垂范。离休后,他多次被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邀请宣讲红色故事,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抗战精神。

  “现在祖国强盛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当代年轻人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纪侠语重心长地说。( 全媒体记者 方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