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瞪羚企业是企业中的‘追风少年’,它们产业赛道新、技术水平高、资本市场火、成长速度快。”11月15日,光谷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荣凯发布《东湖高新区2023年度光谷瞪羚企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时介绍,东湖高新区认定年度光谷瞪羚企业518家,“当某地区在同一领域及其相关产业出现大量瞪羚,说明新兴产业集群已经形成”。
新质生产力”为主题,2023年光谷瞪羚企业峰会举办,现场发布《报告》并为2023年度光谷瞪羚30强企业、助力光谷瞪羚金融和投资机构授牌、150家瞪羚企业代表、30家投资机构代表、20家金融机构代表参与此次峰会。 高成长 当天,以“源动力
《报告》显示,光谷瞪羚企业累计达1690家,从中涌现出23家上市公司、8家独角兽、570家湖北科创“新物种”企业,518家今年新认定的光谷瞪羚企业呈现出高成长、高技术、高价值、新赛道、新场景、新服务的特点。
据统计,今年新认定的518家光谷瞪羚企业分布于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绿色科技、“数字+”五大产业及42个细分赛道,去年盈利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15.9%,是湖北省科创“新物种”企业的1.7倍;每千万元研发经费发明专利授权量为3件,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其中120家企业在近3年获股权融资,合计融资额超130亿元,占同期湖北省获股权融资企业总数的40%。
峰会现场,2023年度光谷瞪羚高成长十强企业、高技术十强企业、高价值十强企业以及2023年度助力光谷瞪羚优秀银行、优秀投资机构分别获授牌。
“致力于智能制造与标准先行,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秘诀。”作为“光谷瞪羚高价值10强”之一,武汉长 弢 新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新型强耐候长效表面防污秽材料”,获10项国家发明专利,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在多个领域主导编制了10余项行业/团体/地方标准。公司董事长魏长伟介绍,企业于今年获得数千万元A轮融资,“主要用于筹建产能5万吨的智能4.0工厂,建成后将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聚焦“硬科技”,光谷瞪羚企业已成为创新主力军,近年突破一批“首创”技术成果:巨安储能全球首创自分层液流储能系统,突破国外对离子膜的垄断和技术限制,进一步降低电池成本;颐光科技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高精度宽光谱穆勒矩阵椭偏仪,填补国产空白;睿健医药开发出针对帕金森病的iPSC衍生药物,已进入临床阶段……
据介绍,东湖高新区是继北京中关村后,国内较早开展瞪羚企业培育的地区之一,在国内首创将获得风险投资作为瞪羚企业认定条件之一,并成立全国首个瞪羚企业专业服务平台。
以光谷瞪羚企业为代表,武汉科技型企业集群持续壮大。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武汉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超过12000家,占全省的60%,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六;其中东部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到了全市的42%,数量位居全国高新区第四,企业主体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位居全国高新区第二。
东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在峰会现场表示,将持续塑造“光谷瞪羚”品牌,培育一批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高能级的创新企业,探索以供应链模式开展企业创新需求高效采集和有效匹配的新路径,持续对标世界一流营商环境,强化科技金融对瞪羚企业的支持力度,壮大科技企业森林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