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车辆穿梭……日前,走进合肥未来大科学城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工地,眼前一派忙碌景象。
BEST项目是合肥未来大科学城在建的三个大科学装置之一,建成后有望成为世界首个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对探索未来的聚变堆前沿物理问题,提升核聚变能源经济性、可行性,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
“BEST项目建设对建筑工程要求标准极高。”作为承建一方,中建四局六公司纪检监督工作部负责人介绍,BEST项目建筑面积约15.37万平方米,拥有多个科研工艺系统,仅预埋件就有超过2万个,工艺系统复杂且充满变化,每天都有千余名建筑工人精密施工。
工程体量大、资金密集,既是监督重点,也是监督难点。
立足基层项目管理实际,中建四局六公司创新推出涵盖思想教育、制度防范、监督问责等6大板块的“廉洁36计”,形成36条具体举措。
在制度层面,采用“云智采”实现全流程电子化招标;在监督层面,“织天网”系统可实现扫码举报一键直达公司纪委;设置工地“清风播”广播、“漫画说”警示墙等,让廉洁理念融入工作日常。
“通过‘廉洁36计’的制定,以专业化组织保障,全链条技术攻关和数字化溯源系统,推动监督体系与重大科技项目建设进行深度融合,以达到防微杜渐和护航发展的效果。”中建四局六公司纪检监督工作部负责人说。
聚焦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位于合肥高新区柏堰湾路与石莲南路交叉口的科大硅谷高新孵化园一期项目,目前正处于幕墙及室外工程施工阶段,预计2026年3月竣工,投用后年产值可达20亿元。
作为该项目的承建单位,中建二局安徽分公司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联合建设及施工监理等成员单位,成立了“清廉工程”四方共建,确保重大项目建设高效推进、廉洁规范。
“项目还聘任了兼职纪检监督员和工人监督员,主要对现场的安全质量,材料进场,招投标等重点工作进行监督,将监督深入到一线。”中建二局安徽分公司合肥第三纪检监督小组组长余小敏说。
瞄准重点任务,抓住关键环节,合肥高新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发挥建设单位职能,协助项目工地运用高新技术优势,打造“智慧工地”“绿色工地”。通过建立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BIM等为基础的智慧建造平台,对施工现场人员、安全、质量、成本、材料等模块实现动态管理和动态监督,助力项目实现建设目标。
高新控股集团公司纪委书记王勇表示,将持续紧盯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强化多点联动、全线监督、闭环管控,优化工程领域营商环境。
重点项目是推动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重点项目建设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
近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聚焦“国之大者”强化政治监督,把监督护航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监督工作重点,找准监督靶向,精准督促落实。
市纪委监委驻市发展改革委纪检监察组组长、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刘传宝表示,下一步将持续紧盯重点项目的立项审批、建设实施过程、资金使用监管和验收交接环节,通过召开会商会、联动开展调研督查等方式,深挖重点项目建设问题背后的体制性障碍、制度性漏洞,督促党员干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严实工作作风,为重点项目建设廉洁高效推进保驾护航。(许露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