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在罗田县胜利镇湖北天泽鑫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里,一排排大棚映入眼帘。公司负责人文家旺说:“我们发展绿色农业生产,以穴盆苗育种、无土栽培技术,提高园区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这是我市调优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养业的一个缩影。
年初以来,我市不断调整优化种养业结构,促进蔬菜、生猪、名特优水产、中药材、茶叶等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结构逐步调优,质量效益不断提高。
调优种养结构。调整蔬菜结构。坚持市场导向、突出特色,调减露天菜,发展设施蔬菜,以现代技术手段引导产业升级。上半年,全市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20.75万亩,同比增长17.1%。其中,黄冈市齐农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日光温室大棚蔬菜亩均收入要高出普通大棚蔬菜的4.44万元至5.18万元,比较效益明显。
稳定生猪产能。坚持稳产能、稳政策、防疫病,继续抓好生猪稳产保供。全市能繁母猪存栏保持在28.4万头,环比增长1.8%,处于生猪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间。
集约化生产禽蛋。大力推广蛋鸡“155”立体养殖模式,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推动蛋鸡产业绿色转型。浠水县通过技改实现“一减一增”(养殖场个数减少53家,养殖总量增加130万只),带动全市家禽养殖水平快速提高。
发展名特优水产。大力推广工厂化循环水高效养殖、池塘“零排放”圈养、陆基池循环水高效养殖、池塘流道养殖、稻田综合种养等新模式,稳定大宗水产品产量,发展鳗鱼、鲈鱼等特色水产品养殖。全市稻渔综合种养103.07万亩,同比增长3.8%;小龙虾产量12.11万吨,同比增长11.9%;鳗鱼养殖基地扩大到14家,建成工厂化养殖池1748个、72万立方米,鳗鱼产量4620吨,同比增长194%。
规模化种植特色作物。紧盯中药材、茶叶两个特色产业发力,大力发展“山地经济”,以特色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实施中药材GAP,推进中药材规模化种植130万亩以上,其中规模以上标准化中药材基地442个。推进低产低效茶园改造,改造建成高效生态茶园52万亩。罗田展鹏合作社通过规模化种植、规范化管理,亩均茯苓3250公斤,每亩降本1500元,每亩增效5400元。(记者邹德祥)
审核人:范学鳌
责任编辑: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