抿一口新酿的酒,醇香绵延。10月29日,阳新县枫林镇劲牌酒厂内,处处弥漫着白酒的清香,生产各流程有条不紊,一片繁忙。
枫林镇地处鄂赣边陲,属省级边界“口子镇”,境内绿水青山尽显清丽,良好的生态孕育出丰富而优质的水资源。
多年来,枫林镇因势利导,依托优质的水资源,以原酒酿造为核心,大力发展“水经济”,推动该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水为墨,谱写“酒”文章
古人云:水乃酒之血,水为酒之魂。甘泉出佳酿,好水酿好酒。
枫林镇位于幕阜山脉南麓,植被茂密、水资源丰富,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特别适宜酿造高质量的酒品,自古以来就有酿酒传统。
该镇坚持把保护水资源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合理开发利用,在开发利用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了找最好的水,酿最香的酒,1998年起,劲牌有限公司沿鄂东南幕阜山脉寻找溶洞泉水,作为酿酒水源地。最终,枫林镇坳上村翟湾泉、樟桥村座溪泉作为水质极佳的水源地,特别适合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是酿造优质酒的天然发酵池,这与劲牌有限公司的文化理念不谋而合。
经县镇多方努力,2011年劲牌枫林酒厂正式落成投产,总投资达10余亿元,占地面积约600亩,现为全国最大的清香型原酒生产基地。劲牌枫林酒厂也成为枫林镇最响亮的一块招牌。
以水兴业,做强“酒”经济
枫林镇全力服务保障好劲牌酒业发展,树立“服务劲牌无小事”的服务理念,形成“服务劲牌无止境”的良好氛围,助推打造劲酒工业园区。
截至2023年底,劲牌枫林酒厂全年白酒产量达到了57103吨,年产值达11.73亿元。
“我们一家几口人都在劲牌上班。”坡山村村民柯善美感激地说,女儿柯佳乐自劲牌在枫林“落户”后,她就进厂上班。儿媳是劲牌的季节工,上班的时候每个月也有五六千元收入,女婿则在劲牌酒厂车间里开叉车。
劲牌枫林酒厂不仅改变了枫林镇过去单一的农业业态,也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酒厂需要容器,枫林镇因地制宜,延伸产业链,通过招商全力发展用于酿酒、食品加工的压力容器产业,加快打造枫林压力容器精密制造科技园,成功引进从事压力容器精密制造及上下游配套企业32家,其中规上企业3家。
眼下,压力容器精密制造科技园的企业已与劲牌酒厂实现无缝对接,企业生产出来的压力容器广泛用于酒厂的生产、储存等多个环节。
以水富民,共享“酒”红利
枫林镇始终聚焦劲牌酒业发展,以水为媒催生“共富水经济”。
劲牌枫林酒厂从单纯的劲酒加工、制造、销售演变成集劲酒酿造、新品研发、工业旅游、劲酒养生、酒文化为一体的新型产业链,目前,已累计招用枫林籍正式员工400余人,季节工300余人。
同时依托“酒罐子”发展的压力容器行业,枫林镇引导在外从事该行业的枫林人返乡就业创业,产生大量高新技术岗位,目前园区内提供就业岗位400多个。
劲酒工业旅游导入健康产业理念,深入挖掘“酒文化”内涵,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枫林镇依托因水而生的喀斯特地貌吸引投资,在湖田村打造地心大峡谷。如今,枫林地心大峡谷成为枫林镇旅游业发展的强力支撑,文旅事业的发展提升了特色产业联农带农水平,越来越多的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享受到以制酒为核心的水经济发展红利。
“在家门口工作,方便多了,浑身充满了干劲。”47岁的湖田村脱贫户刘银莲高兴地说。
由于婆婆出行不便,刘银莲不得不在家照顾老人小孩,目前她已经在地心大峡谷工作3年了,每年增收3万元左右。
着眼未来,枫林镇将继续深化发展“水经济”,借助争创“三星级地质文化镇”契机,以劲酒为核心驱动,促进吴茱萸中药材品质提升和压力容器产业联动发展,推动第二产业拉动第一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引导工业农业旅游服务业融合发展,努力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枫林发展新路径。(记者 贺介飞 通讯员 杨逸 刘正浩 罗元)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