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非凡十年”:湖口县奋力谱写全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发布人
湖口县委书记
曾宝柱
湖口县委副书记、县长
陈 洋
湖口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徐松茂
主持人
市政府新闻办协调科科长 杨洋
9月20日下午3:00,九江市委宣传部、湖口县人民政府联合召开九江“非凡十年”新闻发布会(湖口专场)。 一起来看看吧。
发布会现场
湖口县委书记曾宝柱介绍湖口县相关情况: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非常高兴向大家介绍这十年湖口发展的光辉历程。长期以来,广大媒体记者朋友见证记录了湖口的变化和进步,给予了湖口倾情倾力的支持和帮助。借此机会,我代表湖口县委、县政府和30万湖口人民,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湖口发展的各大媒体、各位记者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工作要求,围绕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重要目标,奋力谱写全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十年步履铿锵,十年勇毅前行。我们谋划了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2021年全县GDP283.1亿元,相较于2012年的86亿元,净增长近200亿元,按常住人口规模计算,我们人均GDP突破10万元,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等荣誉,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这十年,我们趁势而上抢机遇、抓工业,“进”的基础更加坚实。认真落实“三新一高”重要要求,坚持“工业强县”主战略不动摇,坚定不移主攻工业、主攻项目,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2021年全县工业营业收入743.7亿元,是2012年的3.04倍,规上企业141家,是2012年的3.26倍,工业增速和总量分别位于全市第一位和第二位。我们的高新园区历经2次调区扩区,总面积从1.41平方公里扩大到22.93平方公里,增长16.26倍,形成了金砂湾片区、银砂湾片区、龙山片区和海山科技创新试验区“一园四区”的格局。近年来,我们加大工业标准化厂房建设,120万余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招引了一大批新型工业企业“拎包入住”,大大优化了我县的产业结构。十年前,我们的九江萍钢面临重组,通过转型升级、技术革新,十年来累计上缴税金超过100亿元,企业平均营收257.6亿元/年,年产钢量占到全省的1/5以上。我们的晨光新材料、天赐高新材料十多年来扎根湖口、深耕细作、创新蜕变,目前,晨光新材料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有机硅烷偶联剂系列产品制造商,也是全市首家本土主板企业;九江天赐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生产商,全球市场份额已超过1/3。未来企业营收将要突破400亿元,力争达到500亿元。
这十年,我们持之以恒强功能、提品质,“美”的颜值逐步彰显。坚持把“四精”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全过程,先后实施了3083户棚户区改造、石钟山景区创5A、城区主干道“白改黑”、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等一大批城建项目,持续推进“新城东移”,中心城区由18平方公里扩容到36.55平方公里,城市空间拓展一倍以上。抢抓国家级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契机,统筹编制村庄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为一体的多规融合总体规划,实现了市级以上“一乡一园”全覆盖。湖口青阳腔走出了国门,成功亮相韩国“阿里郎节”,湖口草龙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口螃蟹”成功申请国家级地理标志,“江湖两色、石钟千年”品牌内涵不断丰富。
这十年,我们全力以赴抓环保、优生态,“绿”的优势日益凸显。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要求,全力打造“最美岸线”升级版。在全市率先开展园区“三化”行动,先后实施百米绿廊、小化工企业出清、非法码头拆除、绿色工厂创建等示范性工程,依法关闭80%以上的矿山砂山企业,100万平米以上的沿江裸露山体一次性重新披上了“绿装”。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标准推进了一企一策、一企一管、智慧环境监管监测等精细化举措,先后完成了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和一级A提标改造、入江排口整治等环保项目,实现线上监控与线下监管统筹推进。禁捕退捕、渔民转产等工作在全省走前列,创新推进“三联三共”水上联合执法模式,得到了中央和省市领导的一致点赞。坚决落实“双碳”目标,严格把关“双控”指标,单位GDP能耗年均降低7.1%,是全省唯一入选第二批EOD模式项目试点县。
这十年,我们攻坚克难谋创新、促改革,“新”的活力加速释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三百工程”,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2.5%以上,位居全市第一方阵。精心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全县已入驻战略性新兴企业33家,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达153.3亿元,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21.3%;高新技术企业由2家增至41家,实现高倍速增长,成功获评2021年度全省开放型经济综合先进单位一类县。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高标准推进了数字经济创新融合产业园、冰能量电商直播基地等数字经济项目建设,今年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达110.22亿元,占比20.4%,总量和增速均位列全市第一。加快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省率先推出“刷脸办”、无纸化退税、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全面推动县政务服务中心优化升级,全面打响“钟意办”营商环境品牌。
这十年,我们不遗余力惠民生、办实事,“好”的日子愈发红火。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累计投入民生资金近20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县9139名贫困人口及596名城镇贫困群众全面脱贫,9个“十三五”贫困村全部退出。全县上下同心同德、共克时艰,赢得了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的重大胜利。从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入手,新建中小学校5所、公办幼儿园6所、安置房10646套、城市公厕29个,新增养老床位1560个、医疗床位473个、停车车位2.3万个,征收及改造棚改房51.4万平方米,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全省第一家淡水水生物保护基地、全市第一家可承办国家级赛事的室内游泳馆、全县第一家中职院校等重大民生项目相继投入运营,弥补了长期以来民生领域的空白,群众体育、农村五保供养、科技金融、食品药品安全、义务教育等工作荣获全国先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战果,社会大局平稳有序,连续7年荣获全省信访“三无”县,获评省级“农村四好路”示范县、省级法治政府示范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这十年,我们坚持不懈转作风、增效能,“干”的劲头持续迸发。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常态化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实现了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重大转变,创新推出农村党群服务中心“2+N”做法,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夯实,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创新实施干部职级晋升“四个一批”模式,用足用活绩效考核、及时奖励等政策,形成了“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浓厚氛围。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全面抓好“两个责任”的落实,不断筑牢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堤坝,深刻汲取肖毅案、龚建华案教训,扎实做好巡视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一体推进“三不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向善向好。
回顾过去十年,湖口改革发展取得的每一项成就,实现的每一次跨越,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举旗定向,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在于历届历任领导班子接续奋斗,全县上下努力拼搏。
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全面聚焦“六个江西”建设,奋力推动九江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围绕县党代会提出的“实现赶超倍增、挺进全省十强”目标坚定前行,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问
●
答
发布会现场,记者们就大家关心的话题提出了问题,请继续往下看!
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口县以工业经济重点突破带动县域经济整体提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当前,随着工业强县主战略深入实施,九江天赐、江西晨光等新能源、新材料头部企业陆续做大做强,能不能介绍一下湖口在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及“双一号工程”(数字经济做优做强、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方面的做法?
湖口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洋回答记者提问
答: 感谢你对湖口发展的关注。工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口县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主战略,按照“淘汰落后、提升传统、培育新兴”的总体思路,加快转型升级,调优产业结构,推动工业经济由钢铁产业“一钢独大”跃上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集群“并驾齐驱”。2021年,规上工业营业收入743.7亿元、工业税收25.48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3倍、3.2倍,实现财政总收入由2012年的16.53亿元达到46.7亿元。
十年来,我们主要的做法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完善发展平台。我们充分利用24公里长江岸线优势,科学规划40平方公里的高新园区,已建成23平方公里的“一园四区”,新建1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园区水电路蒸汽、商贸物流等配备齐全,九年一贯制学校、综合性医院、职工之家一应俱全。落户企业200余家,税收过亿元企业6家、过千万元企业16家,世界500强及上市企业12家。
二是打造产业集群。我们按照“高大上+链群配”工作思路,聚焦新材料首位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围绕九江天赐、江西晨光等头部企业成功招引容汇锂业、德昱新能源、中硝新材料等一批优质企业,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占比达45%。推动九江天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锂电电解液生产商,产能占到全世界的1/3;推动江西晨光由年产5万吨增长到45万吨,成为全市首家A股主板上市企业。当前,我们正在全力推进龙山片区开发建设,着力再造一个产值超500亿的新材料循环产业园。
三是引育人才链条。我们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建设了600余套高管人才公寓,建成院士工作站3家,引进院士4人、博士24人、硕士100余人,与中科院合作建设湖口(天赐)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与南京大学共建湖口(南大)科创中心。大力推进校企合作、院企联姻,与九江学院联合建设新材料产业学院,与上海尚职教育集团合作举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园区企业“量身定制”特色产业班,定向培养、精准输出。
四是优化营商环境。我们着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钟意办”湖口品牌,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组建行政审批局和工业服务中心,聘请24名营商环境监督员,实现园区项目审批“一窗受理、全程代办”,全面落实助企纾困政策。近年来,先后荣获江西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工业发展先进县”“首届十佳优化营商环境工业园区”等称号,今年还入围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综合示范县创建。
下一步,我们将对标聚力“六个江西”建设、打造重要节点城市,紧扣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一是大力“招”项目。瞄准锂电新材料和数字经济产业,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高质量项目。二是倾力“扶”项目。坚持“要素围着项目走”,简化办事程序,实行容缺审批,着力破解土地、能耗、资金等瓶颈制约。三是全力“推”项目。把项目建设作为考验和锻炼干部的“赛马场”,集成指挥、专班推进、比武竞赛,加快项目建设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尽快达产达标。
问:
请介绍湖口县在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是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效。接下来,湖口将着重从哪几个方面努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湖口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徐松茂回答记者提问
答: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湖口县是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点,在长江与鄱阳湖的交汇处,有24公里长江岸线、30公里鄱阳湖岸线,既是生态资源富集地,也是生态功能敏感区。近年来,我们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把“生态立县”放在经济社会发展首位,自2016年有空气质量监测以来,PM2.5浓度下降了44.6%,优良天数比例提高了13.3%,生产总值增长135.8%,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2021年全县森林覆盖率24%,PM2.5 浓度31 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9.6%,河流型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 100%,湖库型监测断面总磷浓度下降了15.4%。)在工作中,我们的经验和成效是:
一是在解放思想中厚植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上,有过孰先孰后的争论,也有过孰先孰后的迷失,更有过孰先孰后的探索,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开辟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理论视野,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科学指引,我们通过深学细悟,认识不断提升、思想不断解放、共识不断凝聚、步伐更加坚定。
二是在攻坚克难中擦亮了绿色发展的底色。近年来,我们严控“两高”项目上马,集中力量整治“化工围江”,关停清退长江岸线1公里范围内“小散乱污”化工企业 5 家,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成功获批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我们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标志性战役和30个专项行动,在全市率先开展园区“三化”行动,将园区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提至一级A,累计投入近3亿元高标准打造长江“最美岸线”,创新“三联三共”模式,拆除沿江沿湖非法码头、泊位 23个,整治提升沿江排口13个,停产整顿矿山企业14家,平整复绿矿山砂山、裸露山体及沿江滩涂 6000 余亩,绿色正在成为湖口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三是在健全机制中激发了绿色发展的活力。我们着力压实环境保护“两个责任”,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主任”的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下设10个专业委员会,统筹推进、强化调度、督促落实全县生态环保工作,压实各方责任,凝聚各级合力。我们建立健全了重点企业县级领导包挂和驻厂监督员制度,组建环保特约监督员队伍,建立沿江沿湖巡护队,常态化开展日常巡查检查。加大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处罚力度,重大环保问题的违规违法企业实行“一次性死亡”处置,倒逼企业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强化监管实效。
虽然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做了一些工作,但生态环境改善质量不稳固、产业转型升级基础不扎实、群众绿色发展参与意识不够强等问题仍客观存在。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从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坚决树牢绿色发展理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系统全面的理论体系,是新时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论宝库,我们将持续深入学习,认真抓好贯彻,同时按照中央、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纵深推进湖口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
二是以全域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淘汰落后、提升传统、培育新兴要求,依法依规盘活腾退一批落后产能;以全省绿色金融试点县为契机,通过设备升级、工艺提升、智能化改造等方式,加快传统产业转型;积极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数字经济、文化旅游等新业态,不断优化我县产业结构。
三是以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期盼为导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湖口行动,落实能耗“双控”制度,严格执行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和“三线一单”,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巩固扩大畜禽养殖“三区划定”、矿山复绿等成果,全力推进长江鄱阳湖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项目建设,高标准建成长江水生物保护中心,加快完成南北港—造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项目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努力营造爱护生态环境、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全力争创省级生态县。
回答完毕,谢谢!
三联三共模式: 组织联建、资源共享,事务联商、案情共议,执法联动、水域共治;
三化行动: 生态化改造、清洁化整治、绿色化生产;
三线一单: 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为基础,编制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两高: 高耗能、高排放;
三新一高: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
问: 请问湖口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并且,作为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县,下一步又有哪些打算?
湖口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洋回答记者提问
答: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去年,湖口与全国一道,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进入了全面小康社会。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将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深化“三农”领域改革,全力打造新时代“五美乡村”。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第一,聚力守底线,让脱贫成果更可持续。我们制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制度、职责清单、监测办法等制度性文件,明确部门职责,强化协同配合,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在组织保障上,按照省负总责、市县乡村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完善上下联动、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领导体系。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挥好牵头抓总、综合协调的统筹作用,成员单位落实好分兵把守、部门联动的行业责任。在监测方式上,搭建防返贫监测大数据平台,建立“三线预警”机制,将“三类人员”纳入监测范围,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在帮扶内容上,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选派17名正科级领导干部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持续关注收入水平变化等情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第二,聚力强产业,让三产融合更具成色。湖口面积不大、人口不多,这些年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一是推进城乡互补。乡镇集镇,一头连着县城,一头连着乡村。我们把集镇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突破口,谋划建设一批“强功能、补短板、提品质”项目,着力提升城乡环卫、公交、供水一体化水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医疗、教育、就业、住房、养老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二是发展现代农业。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潜力空间,加快“6+1”特色农业发展步伐,推动“一乡一园”提质升级、提面增产,着力保障城乡居民大宗农产品有效供给,全力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三是加速工农互促。结合园区建设需要和企业用工需求,提高农民职业技能水平,鼓励农民在乡镇工业集中区和县高新园区就业创业,持续促进农民增收。四是致力三产联动。发挥湖口水产等传统优势,推进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着力引进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补齐农业加工短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推进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旅文、科研创”多元发展。
第三,聚力推改革,让乡村振兴更添活力。作为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我们致力于为全国“宅改”贡献更多“湖口经验”。一是分类推进改革试点。按照“强基础、严规范、分类推、建体系、促改革”工作要求,分类推进改革试点任务,力争三年实现全覆盖,巩固拓展“村庄整治、产业发展、合作开发、集中安置”4种“宅改”模式。二是释放资产增值潜力。进一步激活宅基地、闲置地、耕地“三块地”,通过赋权颁证、“三权分置”、股份合作等方式,盘活闲置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加速乡村振兴。三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强化乡村治理水平,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充分激活乡村活力。
问:我们注意到,去年9月湖口县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了“构建环形格局,加快创新融合,实现赶超倍增,挺进全省十强,奋力争当全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工作思路与发展战略。请问这一战略有何深意、有何考量?实现战略的主要路径是什么?
湖口县委书记曾宝柱回答记者提问
答: “十三五”期间,湖口通过深入实施“一核三带”战略,全面提高了核心城区承载力,加快做大了沿江工业经济,加速推进了沿湖生态开发和沿路城乡一体发展进程。“十四五”期间,我们提出“构建环形格局,加快创新融合,实现赶超倍增,挺进全省十强”的发展战略,就是要拓展发展空间,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湖口从“点线结合”向“全域全面”高质量发展的跨越。
构建环形格局,是贯彻落实市委“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战略的重要举措。对外,抓住过湖通道建设历史机遇,打造一条赣浙皖立体交通大通道,推进环鄱阳湖、入银砂湾2条疏港通道建设,环湖联通南昌市、九江市、上饶市,沿江建设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枢纽“快速走廊”,全面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把湖口打造成九江对外开放开发的“桥头堡”。对内,打通沿江、沿湖、沿路、沿山资源带,推动城区、园区、景区、乡村全面贯通,加快补齐各个版块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弱项,打造县域范围内优质公共服务“30分钟生活圈”。
加快创新融合,就是要实现全领域的创新融合,紧紧围绕产业、城镇、乡村“三位一体”,不断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一号工程”和营商环境改革“一号工程”,高标准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加快构建具有湖口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建设“产、城、人、文”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湖口,力争“十四五”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总人口一半以上,城镇化率提高到60%以上。
实现赶超倍增,挺进全省十强,奋力争当全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目标任务,是基于过去的五年我们发展进程而科学谋划的,就是在历任历届打下的坚实基础上,我们接续奋斗、再接再厉,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超过省、市平均水平,GDP总量在全省排名前进10位以上;财政总收入、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倍增,进入全省十强行列;城乡居民“两个收入”相比“十三五”末增长50%以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将通过重点实施“五大行动”,加强“一个保障”,确保这一发展战略如期实现。
五大行动:
1.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在发展新型工业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工业强县主战略不动摇,认真落实党中央“三新一高”要求和“双碳”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淘汰落后、提升传统、培育新兴,推动湖口工业全面绿色化转型。
2.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用足用好用活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全域土地综合治理等试点契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3.实施产城融合行动,在打造魅力城市上实现新突破。把全域作为城市来打造,以经营城市、田园城市理念,强化组团联系,结合石钟山5A级景区创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繁荣城市经济。
4.实施改革创新行动,在加快动能转换上实现新突破。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深化简政放权,激活市场主体,推进国资改革,为全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5.实施共建共享行动,在提升民生福祉上实现新突破。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一个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为全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三新一高”发展战略,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推动各级领导干部“作示范、勇争先”。
来 源|九江发布
责任编辑 |何文贞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