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九江“非凡十年”:柴桑区以昂扬向上的姿态拥抱“高铁时代”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九江

2022-09-29 16:58 来源: 九江发布
【字体:




  发布人
  柴桑区委副书记、区长
  潘 光 柴桑区委副书记柯景坤
  柴桑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钱 萍
  主持人
  市政府新闻办协调科科长 杨洋
  9月28日下午3:00,九江市委宣传部、柴桑区联合召开九江“非凡十年”新闻发布会(柴桑区专场)。一起来看看吧。


  发布会现场
  柴桑区委副书记、区长潘光介绍近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下午好!
  
  在全党全国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非常高兴能在这样的重要时间节点与大家见面,一起回顾柴桑区这座千年古城、九江市最年轻市辖区的华丽蜕变。借此机会,受区委书记盛炜同志的委托,我代表柴桑区委、区人民政府和全体柴桑人民,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柴桑区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十年来,柴桑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一流、六个江西”工作要求,围绕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奋斗目标,有效克服重重压力和挑战,奋力谱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202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4亿元,是2012年的280%;财政总收入增长至29.3亿元,是2012年的近300%。
  这十年,我们的工业发展持续加快,实现了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坚持工业强区主战略不动摇,全力以赴主攻项目、主攻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至124家,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150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58亿元,是2012年的3.05倍。实际利用内资年均增长16.4%;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2.1%。九江沙城工业园区总面积由2平方公里扩大到15.48平方公里,形成“一区两园”的发展格局,落户企业超过300家,4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成投入使用,基础配套设施日臻完善。连续五年利用省外资金2000万以上项目数量列全市第一,先后获评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开放型经济发展综合先进、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一类先进县。
  这十年,我们的基础功能持续完善,实现了城乡面貌明显提升。积极融入九江主城区,加快打造门户城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23.8个百分点,达到63.8%。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工作连续三年获全市前列。双瑞路、通江大道、江州大道三条主干道铁路下穿,东出口“沙河”高速路口改造、涵洞“一改四”疏通等工程完工,赛城湖跨湖大桥建成通车,极大畅通了柴桑区对外通道。建成路网70多公里,完成主次干道“白改黑”39公里、外立面改造31.6万平方米、弱电下地43公里,新建改造地下管网65公里。城区主干道绿化提升、亮化改造等工程全面完成。建成新农村点1141个、打造亮点村庄90个。改造农村户厕1.5万余户。建成“四好”农村公路535.9公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204.8公里,实施推进了江新洲大堤除险加固、赤湖联圩、长河治理、马头水库除险加固等一大批重大水利项目。高铁新区加快建设,高铁大道、纵一路、纵二路等路网基本形成,庐山西站房投入使用,东站房启动改造建设,高铁枢纽、U型快速路等项目快速推进,高铁新区核心区片区开发启动实施,柴桑区正以昂扬向上的姿态拥抱“高铁时代”。
  这十年,我们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实现了绿色发展不断提升。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部署,推进生态质量持续向优向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实效。空气优良率稳定在90%以上。国考、省考断面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实施比例及利用率100%。实施造林绿化1.1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9.3个百分点。完成沿江道路“白改黑”15.3公里、绿化提升91.8万平方米,取缔非法码头12个、清理整顿“小散乱污”化工企业14家,长江“最美岸线”打造成效明显。全面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先后四年获评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工作先进县。
  这十年,我们的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实现了发展活力有效提升。先后完成撤县设区及沙河街镇、狮子镇、城门乡撤乡镇设街道工作。全面完成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全国试点、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税务机构改革,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在我区建立基层联系点。高新技术企业由2家增至6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56家、两化融合企业达45家。县域创新能力位列全市第一位,全省第十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6.5%。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全省第三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高标准打造1.96万平方米的全新政务服务中心,全省首批智慧办税服务大厅投入使用,全面打响“柴好办”营商环境品牌。2020年度全省营商环境评价排名第13位。
  这十年,我们的民生保障持续增强,实现了群众福祉大幅提升。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坚持财力向民生倾斜,集中发力补齐民生短板,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十年来,平均每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最高的超80%。全力保障粮食安全,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4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9万吨以上。新建和改扩建各类学校230所,新增学位1.5万个。区人民医院新院建成运行。完成城中村改造8400余户。3617户9756人全部脱贫,8个贫困村脱贫退出,如期完成脱贫目标。打造了一批集体经济强村,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0万元。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连续4年荣获全省信访“三无”县,新塘派出所荣获全国第二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称号,全省仅3个基层派出所获此殊荣。
  这十年,我们的从严治党持续推进,实现了党风政风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柴桑区坚决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持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违规公款吃喝、办公用房超标、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等具体问题抓起,从月饼粽子、土特产、香烟白酒等“小事小节”入手,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干部作风持续好转。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扎实做好巡视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做到在有效遏制增量的基础上不断减少存量,有效刹住了奢靡享乐等“四风”问题,形成了干部争先创优、狠抓落实的浓厚氛围。十年来,柴桑区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勤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忆十载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过去的十年,我们凝心聚力,风雨同舟,砥砺奋进。我们深知,柴桑区这十年绘就的精彩华章,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市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同心同向、感恩奋进的结果。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再次踏上艰苦奋斗再进取的新征程,将会以更加崭新的姿态、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努力实现新的跨越,为柴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问
  ●
  答
  发布会现场,记者们就大家关心的话题提出了问题,请继续往下看!
  问: 柴桑区区位条件优越,境内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有长江黄金水道,有京九铁路、昌九高铁、武九铁路、武九客专四条铁路,有福银高速、杭瑞高速、都九高速三条高速,有105、351两条国道,还有经过升级改造复航的九江机场,到庐山索道上山仅10分钟左右时间,还有正在建设的庐山高铁站。请问,柴桑区打算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禀赋,加快发展升级的呢?
  柴桑区委副书记柯景坤回答记者提问
  答: 柴桑区处于“黄金十字架、四省通衢地”,是京九铁路、长江航线交汇点,与湖北、湖南、安徽三省相邻,兼有近城(九江市区)、靠山(庐山)、临路、沿江(长江)的独特区位优势。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交通建设,大力实施“交通强区”战略,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完善与外部的交流条件,保持区域内部的循环畅通,促进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主要举措有:
  一是补齐基础短板。 我们推进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完善铁、公、水、空立体集疏运体系,已实现了九江庐山机场复航、庐山高铁西站房建成使用、赤湖码头投入运营。同时,正在规划建设江州大道延伸线连接至昌九发展大道、高铁站至九江机场快速路等道路工程;谋划城西港区赤湖公用码头疏港铁路项目建设。以此来加快构建外联内畅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不断放大柴桑区交通区位优势,更好地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优化运输模式。 我们通过重点建设赤湖公用码头、柴桑区智慧物流园,打造综合客货运枢纽体系。目前赤湖公用码头平台部分占用长江岸线245米,拥有2个5000-10000t级通用泊位;码头陆域部分纵深414米,建有全省唯一、全国第二的全封闭智慧胶囊仓库,面积达2.3万余平方米。码头一期工程已于今年9月中旬试运行,年吞吐量预计超2700万吨。狮子智慧物流园一期建设规模530亩,运用信息化手段把分散在城市各处的货舱连接和协同起来。通过与其他物流公路港的互联互通,实现城际干线运输和城市末端配送的有机衔接,提供“物流、信息、金融”一体化的供应链服务。
  三是提升质量水平。 我们创新城市公交运行模式,开展“智慧交通”试点,改善居民出行条件。根据乡镇规模及客运量,科学合理规划线路,实现安全、便捷、绿色、舒适出行。建立公交监控调度中心,在线掌握车辆运行状况及道路通行情况,实时下达调度指令,调整运行计划。建立交通智能平台,实现移动扫码支付、自动报站、语音提示等功能,方便群众出行。
  四是坚持融合发展。 我们以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大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综合运输能力,更好服务城乡建设和产业经济发展。截止目前,我区境内农村公路总里程1380.4公里,县道9条,乡道34条,村道1606条,专道13条;交通部门管养的公路桥90座,总长约6600米。
  总之,我区坚持稳中求进,适度超前,加快全区服务性、先导性、体系性、规模性和综合性智慧交通建设步伐,努力实现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问:
  近年来,优化营商环境成了时下热词,我们也了解到,柴桑区的优化营商环境起步较早,也都有不少实质性成果,请问柴桑区在优化营商环境中有哪些思路和举措?
  柴桑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钱萍回答记者提问
  答: 近年来,柴桑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省、市双“一号工程”推进会精神,主动作为,强化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全省100个县、市、区营商环境评价中综合排名13位。
  一是高位推动,人人都为营商环境。通过加强组织、健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人人都为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一是健全工作体系。成立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及17个优化营商环境指标工作专班。年初按照“撤一设一”的原则组建了区营商环境服务中心,为区政府正科级一类事业单位,设编制20个。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制定了企业帮扶专员、常态化调研、通报考核、上下联动、投诉举报等工作机制,从人大、政协、企业代表中聘请了25名营商环境监督员,在两个园区设立了6个营商环境监测点,全方位的宣传、监督、督促营商环境优化工作。
  二是高质服务,处处都有营商环境。高标准打造区、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让群众在每一处场所、每一处窗口都能感受到高质、高效的服务。一是优化“硬件”环境。高标准打造1.96万平方米的全新政务服务中心,进驻单位45家,窗口105个,进驻事项1064项,形成了整体联动、业务协同、效能聚合的政务服务大平台。二是优化“软件”服务。推行“免证办理”。通过“扫码亮证”“实人认证”等方式,自动识别生成相关证明材料,完成事项办理。推行“一窗一链受理”。依托一窗式综合服务平台,搭建“一事通办”办理模块,从“各自为阵、单打独斗”变为“综合受理、集中服务”。与黄梅县、宿松县签订“跨省通办”合作协议,梳理 “跨省通办”事项42项,“省内通办”事项122项,“市区同办”事项114项。
  三是高效帮扶,事事都是营商环境。通过一件件为企业纾困解难的有力举措,营造暖心、爽心的营商环境。一是加强政企对接。区主要领导每月亲自主持召开“柴商恳谈”会,采取企业“出题”、政府“析题”、部门“答题”的方式,一月一主题、一月一行业,每次邀请10余家民营企业,与相关单位负责人实行面对面恳谈,现场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目前已召开14期,解决问题160个。二是精准帮扶企业。按照“周访问、月走访”的工作要求,建立企业帮扶机制,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精准走访帮扶活动,进一步宣传惠企政策,已帮助企业解决问题558个。三是兑现惠企政策。高效落实各项纾困解难政策措施,为企业群众提供政策解读、申办辅导、帮办代办,累计惠及企业1.59万家次,惠企金额4.97亿元。
  四是高标监管,案案都关营商环境。通过每一件涉企案件的高效办理,以涉企案件的满意度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司法护航靠前服务。建立政法单位与企业双向走访恳谈机制,充分利用“云开庭 ”、“云调解”降低涉企业诉讼成本。今年以来审理涉企案件511例,涉企案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100%,群众满意度长期位于全省前列。二是警企联防共创示范。选取12家企业作为第一批警企联防点建设示范,明确帮扶民警工作职责,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做好服务工作。
  尽管我们在推进“一号改革工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先进地区,与企业、群众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以刀刃向内的勇气,不断推动营商环境实现更大提升。
  问: 柴桑区历史非常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是东晋陶渊明的故里,民族英雄岳飞的“第二故乡”,也是黄远生、徐宝璜、蒋彝、蔡若虹、陈礼江,革命先驱蔡公时、许德珩等人的家乡。特别是近年来打造的贤母文化社会反响强烈。请问柴桑区在推进文旅融合方面有哪些创新做法?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效?
  柴桑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钱萍回答记者提问
  答: 柴桑区历史悠久,人文厚重。公元前201年始立县建制,2017年9月正式撤九江县设柴桑区,成为九江市最“年轻”的市辖区。柴桑区拥有深厚的贤母文化底蕴,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中有两大贤母(陶母、岳母)以及岳飞妻李氏夫人曾先后在这里生活居住过,并安葬在这片热土上。
  近年来,柴桑区高度重视文旅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提出“文旅旺区”战略目标,成立“文旅旺区”指挥部,由区委常委任指挥长,抽调专职干部,高位推进文旅项目和文旅产业。二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高标准建设区级文化艺术中心,引进章志远艺术馆、赵泰来珍宝馆、翰陶林陶瓷博物馆等一批高端艺术类博物馆落户。三是谋划重大文旅项目。发挥高铁新区独特优势,依托岳飞文化,引进高铁新区不夜城项目。以岳母墓为核心,加快周边环境改造提升,打造岳飞文化园项目。积极引进体旅产业链一站式服务的户外猩球探险乐园项目,填补“体育+旅游”项目的空白。四是深挖传统文化内涵。深入挖掘贤母文化、渊明文化,全面提升国家4A景区中华贤母园功能品质,积极创建国家5A景区,全面提升陶渊明纪念馆服务功能。五是搭建产业人才平台。聘请了彭中天、黄细嘉、岳朝军、卢邦社等文化旅游领域专家建立“文旅旺区”智库。筹备成立渊明、岳飞、贤母、黄远生文化研究会。通过研究会平台,扩大我区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做强我区历史文化旅游品牌。
  在高位推动下,柴桑区的文旅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旅游品牌特色鲜明。中华贤母园先后获评“国家4A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年接待游客150余万人(次)。渊明文化、岳飞文化、贤母文化等名人文化效应和影响力进一步凸显,形成了我区特色历史文化旅游品牌。二是博物馆群初具规模。我区计划5年内建成博物馆20家,打造柴桑博物馆群。目前城区已建成贤母文化博物馆、陶渊明纪念馆、仙客来灵芝博物馆、章志远艺术馆、赵泰来珍宝馆等8家。乡村建成了狮子印·记馆、龙舟文化馆等7家。正在谋划的有黄远生纪念馆、新合地震博物馆等4家,我区逐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种类丰富的博物馆体系。三是红色旅游有声有色。依托赣北岷山红色文化资源,引进打造了江西省3A乡村旅游点赣北红色文化园。以岷山革命烈士纪念塔为中心,串联乡域内革命旧址和赣北红色文化园,以国家3A景区标准打造大岷山红色景区。
  下一步,柴桑区将进一步借助“庐山天下悠”品牌影响力,贯彻全域旅游理念,充分挖掘文旅潜力,持续扩大文旅效益,在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基础上,打造“商养学闲情奇”要素,全面唱响柴桑区文旅品牌,不断激发经济发展新动力。
  问:九江正在建设高铁站,地址也正好就建在柴桑区,这为柴桑区今后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机会。请问柴桑区将如何利用高铁发挥区位优势,提升集聚效应?
  柴桑区委副书记柯景坤回答记者提问
  答:高铁新区的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策应合安九高铁开通,实现城市南拓、建设城市副中心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承载着九江未来城市发展的希望。按照2年拉开框架、5年内初步形成、10年内基本建成的目标,未来的高铁新区将打造成为九江中心城区新的门户、金融商贸中心、旅客集散中心。
  高铁新区是城市建设五大组团之一,也是柴桑区加速融入主城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近年来,柴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全力服务推进高铁新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完成了九江高铁新区发展概念规划、核心区和狮子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成果,正编制产业发展、地下空间、绿化景观等专项规划。同时,我区已全面启动了高铁新区核心区片区开发。
  二是完善基础配套。高铁新区已初步形成“两横四纵”的路网格局,公共配套设施也在加快实施。同时,我区积极服务推进高铁站房、高铁枢纽、U型快速路等项目建设。目前西站房已投入使用,东站房启动改造建设;高铁枢纽已完成主体工程的三分之一;U型快速路九江收费站至庐山索道段已通车,柴桑区段主体工程也基本完工。
  三是加快产业导入。合理布局教育、物流等产业项目,尽快形成高铁经济新业态。目前,我们正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九江外国语学校、九江小学项目落户高铁新区。另外,狮子物流园区也加快建设,将打造以快速分拣、城乡集配、冷链冻品等生活性物流为重点的“五位一体”综合智慧物流园区。
  随着庐山站高铁西站房的投入使用,京九线、武九线、合安九线在九江形成“十字形交汇”,将进一步紧密九江同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等地的经济文化联系,提升柴桑区承载都市圈经济辐射的能力。同时,高铁带来人才、信息、资本、技术等要素的快速流动,使总部经济、商业贸易、电子商务、旅游等业态产业跨地区整合具备了坚实的基础性条件,有利于助推产业升级发展。
  下一步,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九江打造成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我区打造成“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城区门户、游客集散中心、新型工业样板”的发展目标,我们将以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高铁新区,实现城市南拓、建设城市副中心的战略目标,力争把高铁新区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和京九铁路经济带上公、铁、海多式联运的中转枢纽,发展高铁经济集聚效应,为九江高质量发展贡献柴桑力量!


  来 源|内容由柴桑区提供
  责任编辑 |李芳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