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市港航海事事务中心组织召开水上应急工作座谈会。中心副主任阳斌主持会议。
会上,中心综合应急处总结回顾了过去十年水上应急体系建设成效,传达了《重庆市地方水上应急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方案》,通报了2022年水上应急工作有关情况及存在问题;“一中心、六基地”及忠县、武隆、潼南港航海事机构负责人结合自身实际,分析了当前水上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并提出意见建议;中心领导围绕如何破解制约水上应急体系建设中存在的机制体制、队伍装备、运行管理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发言。
会议指出,“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水上应急队伍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预案、装备、队伍”三个贴近实战原则,初步建成了以“1中心、6基地、10站所、N个救助点”为主要架构的应急体系,为确保全市地方水上交通安全总体平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进一步理顺机制体制,深化水上搜救联席会议制度,强化5省市应急联动,主动加强与海事、消防、水警等部门的协作联动,深化与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的合作,共同筑牢水上交通安全“最后一道防线”。持续推进队伍建设,按照“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要求,积极探索应急队伍“军事化、专业化、智能化”运行机制;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 “技能比武”“应急拉练”“联合演练”。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在5年时间内,计划投入1.2亿元,新建应急艇趸29艘,更新配备一批应急物资、智能救生器和无人机,应急船艇视频会商配置设备,淘汰部分老旧船舶,不断优化水上应急救援基础设施配比。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水上应急体系标准化建设、正规化运行、常态化管理的研究和探索,水上应急救援中心、基地、站所要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标准及分工,以制度建设为着力点,加强规范管理,切实提高水上交通事故应急反应及处置能力,努力构建高质量的应急救援体系,力争早日建成全国一流水上应急救援体系。(蒋兴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