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川渝交通打破协作壁垒:一年来累计免罚600余件案件 打击跨区域违法案件900余起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交通运输

2024-05-23 00:00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字体:

  打破协作壁垒,川渝交通执法一体化——成渝地区作为交通运输部全国五个执法协作示范区域,实施试点一年来,成效显著:实现执法高频事项处罚裁量幅度和裁量阶次统一,防止类案不同罚,累计免罚600余起案件、免罚金额120余万元,打击跨区域违法案件900余起。

  这是5月22日,记者从在四川广安举行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运输区域执法协作联席会暨示范试点总结会上获悉的。此次会议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重庆市交通运输委联合主办。

  会议现场。重庆市交通运输委供图

  2022年4月,交通运输部宣布建设五大区域执法协作试点示范区,即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黄河流域(部分省份)、成渝地区、珠江流域及琼州海峡(部分省份)。旨在通过试点,推动区域执法协作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化、数字化,切实形成区域执法监管和执法服务合力。

  “一年来,两地交通部门坚持顶层设计,积极推进立法项目协同、执法标准协同、监督执法协同,执法协作工作机制日益完备,有效提升了监督执法效能,优化区域营商环境。”重庆市交通运输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年来,两地交通执法取得以下成效:

  建立常态化联席会议机制。川渝两省市交通部门搭建了组织有力、运行高效的沟通平台,研究出台《川渝地区交通运输区域执法协作办法》,联合印发执法基础管理制度汇编;毗邻地区交通主管部门、综合执法机构签订执法合作协议,建立常态联络、常态磋商、定期研判、信息共享、联合执法、联合办案等机制,推动执法协作紧密高效。2023年以来,两地各级交通部门召开联席会议46次,交流培训执法人员118人次,互派人员挂职锻炼2人次。

  执法协作信息共享日益深化。推进部省执法信息系统联网,打通了部分跨省执法信息共享渠道,实现部省联网、公安共享、历史录入的外省车企信息互通互查;参与川渝黔滇交通运输“数字打非治违”业务协同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市场主体基本信息、处罚信息及卫星定位监控信息等互通共享、实时查询。

  健全异地通办政务服务机制。从业资格证等19个高频政务事项纳入“川渝通办”,高频电子证照实现川渝互认,累计惠及经营企业3500余家、从业人员2000余名。

  此外,川渝两地交通运输执法机构明确了22项协作机制;修订统一了30项裁量基准;共同出台了轻微免罚等“五张清单”72项标准,累计免罚600余件,免罚金额120余万元;联合开展了“卫路”“提质”“净航”等专项行动,打击跨区域违法案件900余起。

  接下来,两地在交通执法方面将突出“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持续推动川渝地区交通执法协作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化、数字化,切实形成区域执法监管和执法服务合力。

  双方将打造协同立法新成果,结合川渝两地地形地貌相似、公路桥梁隧道管理业务相近的特征,联合开展公路桥梁隧道安全保护立法调研论证;打造裁量基准新成果,进一步梳理处理争议大、区域流动性强、群众反映突出的执法高频事项,实现交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范围统一,保障执法尺度统一,推动《川渝地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协同规范》地方标准编制实施。

  此外,双方还将聚焦数字赋能,推动数字化交通建设,推进部省执法信息系统联网,实现交通大数据系统互联互通,实现监管数据有序共享和高效利用;探索数字化交通运输执法,加强智能化监管执法终端配备运用,用好大数据、视频监控、无人机等信息技术,开展远程监管、移动监管、实时监管。探索数字化监管场景应用,综合运用数据分析、图像识别、行为评估等进行分析研判,强化违法违规信息搜集,及时纠正违法行为、消除风险隐患,提升执法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记者 杨永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