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南京市交通运输局交通执法总队验船师团队来到中石化南化公司江北码头,对趸船“南化尿素1号”执行初次检验,将该船的身份由“趸船”变为了“浮动设施”。这是我国《内河浮动设施检验规则〔2024〕》生效以来我市执行的首艘浮动设施检验,也是2025年南京市交通运输局推出的优化营商环境举措之一。
浮动设施较趸船相比,在一个检验周期内船底外部检查(进坞检验)不仅频次减少,同时在满足相关条件的基础上,还可以采用水下检验方式替代进坞检验,船方将在整个营运期间都受益。此举既帮助企业解决了趸船进坞难的问题,还有效减轻了因进坞检验对生产经营造成的影响,切实为企业减负、降本、增效。以本次开展检验的内河趸船“南化尿素1号”为例,该船长115米,船宽14米,上面装有高达26米的大型卸船机。该船如进坞检验,因无动力,需要拖轮拖航,同时因该船超高,稳性较差,在长江上拖带时需要多艘拖轮护航,抛起锚、拖带、护航、进坞等直接成本将近200万元。该船作为南化公司全厂生产用煤的唯一装卸场所,进坞期间如找不到替代趸船则可能导致该场所停止生产作业1个月左右,极大影响企业生产经营。
南京交通运输部门得知情况后,组织船检团队对新生效的《内河浮动设施检验规则〔2024〕》和该船原执行的《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相应条款进行深入研究,对船舶现状和水域环境进行充分评估,提出对该趸船转为浮动设施,执行初次检验的建议。企业采纳建议后,很快完成了所有检验流程,不仅节省了巨额进坞费用,还确保了码头持续运转,避免了生产中断,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
据摸底统计,目前南京辖区各类趸船共113艘,主要作为港口企业码头设施和相关支持保障设施。为保障辖区企业正常生产作业,同时规范检验技术要求,南京交通运输部门还制定了《现有趸船转为浮动设施初次检验工作指南(试行)》,明确了适用对象、受理条件、检验流程和工作职责等事项,确保规范检验。此举不仅展现了南京交通运输部门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更为全市乃至全国同类船舶的检验模式提供了宝贵借鉴。(执法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