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一场路演大学教授寻获3000万元投资 企业找到船舶新能源技术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科技创新

2025-04-14 00:00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率是多少?稳定性如何?”“你们的研究是停留在实验室还是已经量产了?”4月12日,武汉理工大学24项科技成果路演现场,投资人听完教授们的路演后轮番提问,对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落地表现出浓厚兴趣。

  教育部、湖北省、武汉市等地市、相关投融资机构和三大行业(建材建工、汽车、交通)龙头企业参加这次活动,武汉理工大学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话成果转化新理念,共谋“四链融合”新举措,共建成果转化新生态。

  活动现场,武汉理工大学与14家单位签署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协议,签约金额4.37亿元。其中,武汉理工大学船海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张尊华教授团队的“新能源船舶动力技术”获得超威集团增资3000万元。超威集团是一家专业从事动力型和储能型蓄电池研发、制造、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该企业希望进军新能源船舶领域,而这项技术可为船舶的低碳零碳发展提供整套动力系统。

  张尊华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所带领的船舶动力技术科研团队30年前就开始从事船舶替代能源研究,持续研发到现在,遇到了船舶低碳零碳转型风口,而这一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科技成果得以成功转化,离不开学校营造的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氛围。”张尊华说,武汉理工大学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设立科技成果转化经纪人制度,帮助对接科技成果和产业资本,大大提升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而在这之前,老师们的科技成果要想实现转化,只能自己办公司、跑市场、拉订单,办公司的同时还要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顾此失彼。

  据了解,武汉理工大学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超过1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9%)。在2023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总合同金额榜单中,武汉理工大学居全国高校第十四位、湖北地区高校第二位、非“985工程”高校第一位。该校坚持立足武汉、服务湖北,每年有近5000名毕业生在湖北升学、就业、创业,所占比例超过40%;每年与湖北省企业合作项目所占比例达到42%,合同金额所占比例超过45%;每年转化的科技成果中超过55%落地湖北,转化金额所占比例超过66%(科技合作和成果转化绝大多数在武汉),为湖北新材料、数字技术、长江航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