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下的教育变革如何做到悄然无声又深入人心?在科技感无处不在的校园里学习是一种怎样的体验?5月14日,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将在湖北武汉开幕。作为基础教育现场观摩点,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小学湖畔校区将向世界展示武汉数字教育经验。
近段时间,长江日报记者走进该校,体验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校园日常教育教学,感受数字教育给师生带来的收获和乐趣。
■ AI助力项目化学习
“火星救援车”促进“五育”融合
“我们需要超声波传感器一个、伺服电机一个、T型螺旋支架一个……”在神龙小学湖畔校区“星屿学院”里,六年级(1)班魏子玉和小伙伴一起准备“AI火星救援车”制作所需材料。
“星屿学院”是神龙小学湖畔校区学生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体验区,也是学生项目式研究学习的空间,分为教研室、自习室、创客室、艺术创作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等区域。在这个面积3000平方米的空间里,师生以自主体验、小组合作、STEAM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进行人工智能学习探索。
前不久,学生们去科技馆研学时发现了休眠中的“祝融号”火星车,于是萌生制作一辆智能火星救援车的想法。回到“星屿学院”后,学生们“云游”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科技馆,观看关于火星探测的科普讲座、科普视频,通过VR设备沉浸式体验火星地貌与环境,制作火星车模型,3D打印专属车标徽章,沙盘模拟测试火星车模型,还借助AI技术为火星车设计外观和车载音乐、制作微电影。
五年级(4)班学生万瑾瑞说:“我用AI音乐软件创作了3首新歌,‘火星救援车’将播放着我创作的歌曲飞入太空。”六年级(1)班学生周泽颖则兴奋地说:“我们7个人分工合作,把制作‘火星救援车’的过程做成了微电影。我还第一次当上主播,向大家直播推荐这部微电影。”
“这就是AI赋能的‘未来课堂’。一辆‘火星救援车’打破了学科界限,将德、智、体、美、劳串联并行,真正实现了‘五育’融合。”神龙小学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2024年,神龙小学湖畔校区入选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
■ 戴上智能手环
孩子们课间动起来乐起来
开合跳、单腿跳、交替跳……课间,在神龙小学湖畔校区“智慧体育小站”里,总能看到孩子们欢快的运动身影。学校在教学楼空地上安装了体感运动设备,学生们能跟着屏幕里的卡通人物动起来,还能比拼谁跳得多、跳得好。
“AI赋能的智慧体育设备实时采集学生体能数据并予以分析,帮助教师精准推送学生体质达标任务,使学生身体素养实现均衡发展。”神龙小学教育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体感运动设备,每名学生在体育课上都佩戴了智能手环。通过智能手环的监测,学生运动时的心率和步数都会实时投射到大屏幕上。当心率过高时,系统会自动报警,教师能及时引导学生活动适度。
“我感觉戴着智能手环上体育课很新奇。我在运动时可以看见自己心率的变化,这让我更喜欢运动了。”学生徐崇骏说。
智能手环不仅起到安全监测作用,还帮助教师优化教学结构,促进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向新型智慧体育模式转变。基于智能化、可穿戴的设备,学校仅用一天时间就能完成全校30个班级学生的体质达标项目测试,快速、精准了解学生整体体质健康情况。
■ 得“学分”享美食
40秒吃上香喷喷的热干面
“欢迎来到‘学分银行’,这里有取币机,你是想存币还是想取币呢?”记者走进神龙小学湖畔校区“学分银行”时,小小“工作人员”热情地介绍取币机、存币机的用法。
神龙小学教育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建造了“智趣数字社区”,学生将自己在课堂学习中获得的“五育”评价奖章兑换为校园数字流通币,储存为成长记录学分值,再次进行游戏化的趣味任务挑战。
记者看到,“智趣数字社区”分为“学分银行”“生活超市”“悦读空间”“美食驿站”等板块。在“学分银行”,学生将获得的奖章放入取币机,拿到学分币后可以存到银行储值,也可以在课间养鱼、养花、抓娃娃,享受娱乐放松。在“生活超市”,学生可尝试以性价比最高的消费方案享受一次购物体验。“悦读空间”则借助AI技术引导学生选取相应书籍,进行精准有效的学习阅读。在“美食驿站”,师生可进行西点烘焙、自制咖啡、品尝家乡美食,体验服务和劳动带来的快乐。
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是一台自动热干面机。“这台神奇的热干面机与我们的学分系统联网,扫码刷学分就能‘下单’买热干面。”五年级(6)班学生赵辰熙一边向记者介绍热干面机的用法,一边操作。仅过了40秒,一碗香喷喷的热干面就“出炉”了。
“依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校建成了‘五育’评价系统,采用信息化手段记录学生‘五育’发展轨迹,形成学生成长档案,一生一档。”神龙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韩瑾介绍,“五育”成长档案全面覆盖学生成长中的关键要素,重点关注“五育”素养发展、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学会学习、创新实践等方面,通过教师发奖章、积分兑换的形式,激励学生不断产生正向行为表现,引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助力“慧生活、慧学习、慧创新”育人目标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