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武汉协和医院团队破解中国人的血液病密码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科技创新

2025-07-11 00:00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静脉血栓被形容为“隐蔽的杀手”,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血栓”作为特殊致死病因纳入全球研究课题。围绕静脉血栓防治,武汉协和医院血液科胡豫教授团队持续25年开展多项研究,建立了亚洲最大的静脉血栓病例标本库,发现了中国人易发静脉血栓的基因突变点位,揭秘了中国人静脉血栓遗传学规律,推动了中国静脉血栓的精准诊疗。

  20多年前,一位经两次手术后仍然复发的血栓病患者来到协和医院血液科求医。胡豫和同事们给患者做了一次检测,发现他的抗凝血酶指标不足正常人的四分之一,进一步的检测显示,患者有先天性基因缺陷,需长期接受抗凝治疗。

  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过程中,胡豫发现欧洲的一项研究指出:“欧洲人形成血栓有大约30%的病例可以归结到同一个蛋白的缺陷。”胡豫当即收集了武汉协和血研所100多份标本送往欧洲检测。但检测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带去的100多份标本中,竟没有一例出现欧洲血栓患者的遗传变异。

  “这说明欧洲发现的遗传变异在中国行不通,中国人肯定有自己的遗传变异。”胡豫带领团队开始了长达25年的基因遗传学的基础研究。他们将血栓病例标本的收集范围扩大,从血液科到其他科室,再和全国各地的医院进行合作收集。10例、100例、1000例、10000例……在海量的研究之后,胡豫团队发现了三个抗凝蛋白的基因突变,由这些基因突变导致的静脉血栓,在中国的静脉血栓病例中占了70%以上。

  这也是血液学研究者在医学上首次系统揭示中国人静脉血栓遗传学特点和危险因素,这项研究成果也被纳入国际静脉血栓遗传学的共识。之后,胡豫团队原创建立的血栓病早期诊断体系,帮助医生识别高危人群,预防肺栓塞等严重疾病的发生。最近五年,实验室已累计检测全国两万两千多个血液标本,为六千六百多人明确了诊断携带静脉血栓致病基因。如今,武汉协和医院重点科室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预防率控制在98%以上。近5年,医院住院患者栓塞症发生率约0.8‰,远低于国内平均水平;肺栓塞病死率由5.5%降到2.7%;静脉血栓的5年累积复发率由26%降至6%以下。

  目前,胡豫带领团队正在利用以往的研究结论,进行靶向治疗遗传性静脉血栓的相关探索,并成功锁定了“靶点”。接下来,团队又借助纳米技术,研发了输送药物的载体。这一以纳米材料为载体的血栓干预新策略,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为开发下一代抗栓药物奠定了基础。

  除探索靶向治疗外,胡豫在全球首次探索静脉血栓基因治疗,运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修复致病突变。成果引发全球重大关注,被誉为“有望根治遗传性静脉血栓”。此外,胡豫团队还自主研发出诊断正确率高、特异性强的静脉血栓分子诊断芯片,目前正进一步优化为国内首个静脉血栓快速诊断试剂盒,用于筛查高危人群、制定抗凝策略,指导静脉血栓精准防治。

  据了解,武汉协和医院血液病研究所,目前已经跻身为国内一流临床和基础研究团队。该所的很多创新型研究,有些已经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部分将实现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