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千帆竞发势如虹——宜昌市全力谋划推进工业项目建设纪实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轮播图

2023-10-18 07:41 来源: 三峡日报
【字体:

  楚能新能源项目一期 黄翔 摄

  海科新源公司 林潇 摄

  “三峡氢舟1”号 王轲 摄

  初秋十月,从空中俯瞰金色宜昌,2.1万平方公里版图上,铁臂交错、生机盎然,工业施工点、厂房企业的连接道路,如同毛细血管一样细密蜿蜒,迸发出强大的张力。

  投资150亿元的楚能新能源一期建成投产,总投资105亿元海科电解液溶剂一期建成投产,投资55亿元的兴友年产30万吨电池级磷酸铁项目建成投产……全市工业经济捷报频传。

  数据显示,今年1-9月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5.6%,高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和工业技改投资总量均局全省第二位。全市围绕“3+2”主导产业谋划第一批重点项目53个,计划总投资2293亿元。全市116个工业项目被纳入省级高质量发展专项支持范围,预计补贴资金3.14亿元。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全市经信系统高质高效推进落实“四个重大”工作部署,建立完善“7+N”工作专班,以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引领工业项目谋划,牢牢抓住项目建设“牛鼻子”,稳步按下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快进键”。

  做好“链”文章 培植大产业

  10月10日,欣旺达东风宜昌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内,湖北东昱欣晟新能源有限公司首批电芯产品正式下线交付,从开工到产品正式下线,基建过程仅用时313天。

  东昱欣晟下线交付的电芯产品,将主要用于东风新能源汽车生产,为全面实施“电化长江”战略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产品支撑,是宜昌新能源产业强链补链稳链的重要环节。

  今年以来,全市加快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围绕全产业链布局进行项目谋划,全力以赴延链补链强链,增强产业特色优势、配套优势和先发优势,不断做强产业质量能级,全力构建宜昌现代产业体系。

  依托全国15%的磷矿资源、10%的石墨储量等资源禀赋,全市以打造世界级磷系新材料产业集群为目标,充分发挥自身磷矿资源优势,以及基础化工配套能力,推动磷化工产业向新能源电池材料加速转换赛道。

  通过与新能源领域巨头宁德时代开展深度合作,继续扩大在宜昌建设的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规模,谋划投资200亿元着力构建从矿产资源到化工原料、新能源材料、新能源电池、新能源装备(设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全产业链项目。

  通过突破发展磷基高端化学品,谋划投资110亿元建设磷基新材料关键原料项目,形成3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32万吨/年三氯化磷、40万吨/年磷系阻燃剂及特种磷制品等产能,全部建成后年实现收入200亿元、利税38亿元。

  龙头带动,“链”上发力。全市充分利用园区集聚优势,依托龙头企业开展上下游产业链招商,推动要素向龙头企业集中,产业向重点园区集聚,不断增强产业根植性和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筑牢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有机硅新材料产业是传统化工向新材料产业裂变升级的重要赛道,也是宜昌全产业链布局的重要目标,依托兴发集团有机硅等上游产品优势,全市利用不同产品的共生耦合关系,以DMC、硅橡胶、硅油等主要原材料的稳定供应,谋划了总投资85亿元的兴发集团有机硅下游产业园项目,延链开发下游特种硅油、气凝胶、压敏胶等高附加值产品,形成集硅矿开采、工业硅生产、有机硅单体和下游深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蓄势而起,聚链成群,以全产业链思维谋划产业发展,让全市重点产业发展图谱日臻完善,在融通创新中激发活力,为全市工业经济稳步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破解“卡脖子” 实现国产化

  以专出道,以精破局,今年7月搬迁到宜昌高新区生物产业园的湖北华润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进行胰岛素注射液用活塞、双层垫片组装生产,对尺寸稳定性和系统密封性进行验证。

  “历经五年研发的新产品胰岛素注射液用活塞、双层垫片,实施成功后将突破现阶段国内在该领域存在的“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实现国产化替代。”公司市场部部长胡松表示,新产品未来将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是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年全市积极推动化工产品向电子化学品跃升,依托湖北三峡实验室,联合中科院材料研究所等一批一流科研院所,攻克一批面向重大需求的“卡脖子”技术。

  以有效增强电子级磷酸、电子级双氧水、电子级蚀刻液等国产化替代能力为目标,谋划了总投资34亿元的微电子新材料项目,持续扩大电子级磷酸、硫酸、混配液等优势产品产能,实现湿电子化学品产业链全覆盖。

  以突破性发展电子级特气为抓手,谋划和远气体电子特气及功能性材料产业园项目,实现人工智能芯片、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平面显示器等基础原材料实现国产替代,全部建成后产能达到75万吨/年规模,年实现收入100亿元、利税20亿元。

  以推动医药包装企业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国产化替代为路径,谋划了口服液用胶塞、原料药用丁基密封圈和胰岛素密封件生产项目,扩大口服液丁基胶塞、预灌封活塞等高端药用包装材料的生产规模,促进高端药用包装材料发展。

  打破进口垄断,填补行业空白,在专注于产业链、价值链细分领域的征程上,全市不断强化项目谋划,不断增强宜昌工业面向全球的核心竞争力。

  抢占新赛道 培育新优势

  10月11日,在长江主航道航行4.5公里、21分钟后,我国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船——“三峡氢舟1”号平稳折返至宜昌九码头,成功完成首航。

  这是宜昌全力构建绿色智能船舶千亿级产业链,积极抢占绿色能源新赛道的缩影。今年以来,全市大力推动化工产业向新能源电池、动力总成和高端装备制造迭代升级的同时,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全力培育竞争新优势。

  依托湖北合成生物产业园,先后谋划了PHA可降解材料项目、安琪白洋生物科技园等项目,生产高附加值生物降解材料、特种酵母及酵母制品、高端食品类生物制品,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55亿元,打通从生物改造、发酵纯化到产品改性的合成生物全产业链。

  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动西陵区谋划人工智能产业园项目,以三峡数智产业园、三峡科创园等园区为起步区打造数字研发服务基地,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做绿产业的关键增量,奋力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

  向“数”而行,乘“云”而上,今年全市重点谋划数字产业特色项目,推动人工智能在辅助药物开发、数字医疗、现代化工新材料、新能源、软件开发、社会治理等领域广泛应用。同时围绕算力及大数据产业发展,打造数字产业高地,谋划了IC云设计平台、国产芯片生产线、E级超算中心、中科睿芯信息高铁华中枢纽站、北斗融合网格码等项目,加快构建国家骨干算力体系。

  三峡日报通讯员 经信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