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民注意:2月,重点关注这些疾病风险

2月,泸州市民关注这些疾病风险
根据相关监测数据,经专家会商,2022年2月泸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结果为:
特别关注:新冠肺炎疫情
重点关注: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一般关注:流行性感冒和春节期间公众健康相关事件
特别关注事件
新冠肺炎疫情 2022年1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已经取代德尔塔成为全球范围的优势毒株。目前国内仍然存在多点散发、局部暴发的特点,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寒冷的气候增加了物和环境传播的风险。春节人群流动和聚集增加了疫情传播的风险。评估认为:2月我市存在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境外或国内重点地区输入的风险和社区传播的风险。
防控提示:市民应随时关注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变化情况,不前往高、中风险地区以及发生本土疫情的地区;来(返)泸人员主动报备社区(村),配合做好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符合条件的市民务必尽早全程接种新冠疫苗,完成全程接种半年后,尽快接种加强针;遵守公共场所疫情防控规定,做好扫码、测温、戴口罩等措施;公众在防寒保暖的同时,继续坚持常通风、少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遵守咳嗽礼仪,使用公筷公勺、文明用餐,遵守常态化精准疫情防控相关规定。
重点关注事件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时间分布呈明显的季节性高发特点,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为事件的高发期,12月和次年1月达到高峰。 2021年,全市因一氧化碳中毒死亡人数达35人,全部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冬季寒冷潮湿,居民供暖需求增加,边远山区的部分居民以敞烧煤炭的方式取暖,并在取暖过程中门窗紧闭,造成室内通风不良,而引起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风险增大。 同时春节期间,家庭聚会增加,如果采用煤炭或煤气取暖洗浴,将增加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 评估认为: 2月我市存在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的风险,尤其以煤炉取暖为主的边远山区和家庭燃气灶洗浴的风险较高。
防控提示:积极改进取暖方式和改造取暖设施,做到正确安装、使用和维护供暖设施,避免和杜绝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通过广播、电视、学校健康教育以及村医村干部挨家挨户宣传等方式,学习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防控方法和自救互救科普知识,提高对一氧化碳中毒危害的重视程度。
一般关注事件
流行性感冒
风险分析:据全国监测数据显示,近期我国南北方省份流感检测阳性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且高于去年同期,提示目前仍处于流感高发季节。2022年1月1-24日,全市报告流感病例138例,报告发病率较上月同期上升20.00%,较去年同期上升14倍。据历年监测数据分析,春节前后流感会出现小幅上升。评估认为:2月我市流感活动水平可能出现上升趋势,家庭/社区、医院、养老院、监管场所等人群聚集场所出现流感聚集/暴发疫情的风险较大。
防控提示: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还应落实个人防控措施,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戴口罩、常通风、勤洗手、少聚集,遵守咳嗽礼仪,使用公筷公勺、文明用餐等好习惯仍然重要。
一般关注事件 春节期间公众健康相关事件 春节期间,亲友聚餐、外出等活动明显增多,生活方式与平时相比变化较大,除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外,存在的其他风险包括人感染禽流感、诺如病毒所致急性胃肠炎、群体性食源性疾病(尤其是农村“坝坝宴”是导致群体性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等,需对上述风险有针对性地加强防范。
评估认为: 春节期间发生食源性疾病聚集/暴发等公众健康相关事件的风险较大。
风险防控建议:
(1)正确选购食品。采购食品时,尽量到规模大、信誉好、食品质量把关严格的商场或超市选购,不要购买、加工和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死因不明的畜禽或水产品,不要直接购买和宰杀活禽。
(2)外出聚餐要做好健康防护。应选择食品卫生条件好、信誉度高的餐饮单位,不要到无证照摊贩处就餐,用公筷。
(3)家庭制作食品时要做到生熟分开。生熟工具分开使用,在烹调食物和进餐前要注意洗手,接触生鱼、生肉和生禽后再次洗手,避免暴饮暴食,剩余食物要及时冷藏,剩余食品和隔夜食品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4)正确处理集体进餐后疑似食物中毒。如出现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时,要立即进行自救,尽快吐出胃中物,并尽快就医,同时立即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保留所有剩余的食物和加工设备,以备调查中毒原因之用。
(5)外出旅行时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先了解目的地疾病流行状况,旅行期间需采取针对性地防控措施。



- END -
消息回顾:
●预留轻轨路线!泸州港大件路今日通车
●全国免费,时间定了!速看最新“春节出行指南”→
● 泸州外卖小哥狂奔救人,奖励1万元!
来源:泸州疾控
责编丨谢蕤 樊鸣霄 编辑丨王梅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