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泸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8天
长江、赤水河水质稳定保持二类标准
沱江水质稳定保持三类标准
……
6月16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泸州市2022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有关情况。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进在会上作主题新闻发布。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全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2021年全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2021年,我市蓝天保卫战成效明显,细颗粒物(PM 2.5)平均浓度40.6微克每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8天,优良天数率84.4%。
我市碧水保卫战不断推进,全市13个地表水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92.3%,长江、赤水河水质稳定保持二类标准,沱江水质稳定保持三类标准;全市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
主要污染物持续减排,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分别减排663吨、4192吨、5800吨和658吨;全市土壤环境总体保持稳定。
全市共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31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13个、大气组分超级站1个、空气国标小型站12个、网格微站50个、激光雷达站2个、辐射自动监测站1个,生态环境监测能力进一步提升。
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增设碳达峰碳中和专项工作委员会,着力构建市委市政府统筹领导、生态环境部门统一监管、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属地政府具体落实的“大环保”工作格局。
修订出台《泸州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等规章制度,环境目标考核问责体系更加完善。
今年,我市这样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今年,我市将聚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提升环境治理质效,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突出工业企业排污、自然生态破坏、农业农村污染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问题大排查大整治,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更好地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推动实施“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厚植生态本底。
市发展改革委机关党委书记向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划师詹勇、市水务局副局长谢芳、市城管执法局副局长黄生群、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傅浩然参加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六个关键词
看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成绩单
↓↓↓
关键词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据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进介绍,我市坚持防治结合,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强力推进玻璃、钢铁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拆除非建成区10蒸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199台。同时,发挥自动监测、走航监测、人工增雨等科技支撑作用,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
水污染治理方面,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开展濑溪河、大陆溪、古蔺河等重点小流域污染治理,全面推进长江、沱江、赤水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有力保障长江出川断面水质安全。
土壤污染治理方面,争取上级生态环保专项资金1.2亿元,实施土壤污染治理项目8个、治理废弃矿山114个;系统推进污染耕地分类管控和21个超标地块土壤调查治理;实施9个涉镉重金属污染土壤综合防治和45个尾砂磺渣堆场应急风险管控;率先在全省建成医疗废物全生命周期监管平台,建成5万吨/年危险废物处置项目,土壤和固体废物环境治理能力不断加强。
关键词
构建绿色发展格局
我市制定出台《关于推动优势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努力争创碳达峰碳中和先行试点市的决定》,不断加强绿色发展顶层设计。
据市发展改革委机关党委书记向军介绍,我市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严控新建造纸、印染、制革等项目,推进航空航天、智能终端、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实施一批生态农业循环发展示范项目,推动商业贸易、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我市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实施燃煤锅炉窑炉电能替代项目7个;德耀风电场、箭竹坪风力发电场(一期)相继建成投运;建成充电站点75个,充电桩1300余套,充电基础设施实现三区四县城区及高速公路服务区全覆盖。
关键词
垃圾分类体系基本建成
市城管执法局副局长黄生群表示,自2017年起,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打基础、见成效、成习惯”三步走战略,目前,工作机制逐步健全,相关法制保障有序推进,垃圾分类设施体系基本建成。
厨余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成,日处理能力300吨,配套20台收集车、14条“公交直运”收运线路、740余个接收点,覆盖3400余家餐饮企业、供餐单位和垃圾分类精品示范小区。
其他垃圾处理体系持续升级。建成投运城南、城西、城北垃圾压缩中转站,主城区垃圾转运能力达1800吨/日。建成泸州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古叙垃圾焚烧发电厂,全市垃圾焚烧处理能力2100吨/日。危险废物综合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工程进入尾声,预计近期建成投用。
我市还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与生活垃圾分类“两网融合”工作,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2.57%。
同时,我市大力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公众教育“酒城蒲公英”行动,组建以宣讲员、督导员、教师等为主要成员的志愿者队伍开展宣传,不断提高群众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
关键词
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
近年来,我市重点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使畜禽养殖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目前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7%,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95%,其中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100%。
据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傅浩然介绍,目前,我市共完成老旧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832家,组建沼液专合社25家,建设粪污处理中心6个,连接种养基地63个。
关键词
管好用好水资源
市水务局副局长谢芳介绍,在水资源管理方面,我市大力宣传水资源保护和节约用水,公众爱水、节水、护水意识进一步增强。2021年全市实际用水总量11.55亿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20年下降7.63%和9.58%,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完成较好。节水载体建设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市、县共建成节水载体1127个。
关键词
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我市依托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战略地位,以长江保护为重点,扎实开展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沿岸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争取中央、省资金2671万元,实施全市2019-2020长江沿岸10公里废弃矿山和重点区域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修复面积120公顷。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划师詹勇介绍,今年我市将启动实施长江干支流沿岸10-50公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拟恢复治理29.5公顷。下一步,我市将按照全国历史遗留矿山核查成果,结合四川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动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 END -
消息回顾:
● 高考结束去哪玩?川内多个景区推出免票、优惠活动,赶紧收藏!
● 泸州启动建设“中国西部工匠城”!加快建成全国第一个新时代工匠城
● 时间定了!第十七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7月15日在泸州开幕
来源丨川江号
记者:李瑞莉 许亚琴 李荣泰
编辑丨王梅
责编丨谢蕤 樊鸣霄
审核丨吴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