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宋韵泸州丨六六顺?顶呱呱?你没穿越,这是宋朝泸州人在行礼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泸州

2022-07-19 20:35 来源: 泸州发布
【字体:




  难道真是穿越了?
  宋代的泸州人,早在几百年前就比出了“rock”手势,难道古人“表达爱”也会用手语?
  仔细一看不得了,除了“rock”手势,还有“兰花指”和“一阳指”,甚至有的还比出了“六六大顺”的手型和“顶呱呱”的大拇指。这是宋朝人集体排练过手语舞吗?
  其实,他们不是在“比手语”,这是宋代人惯用的一种行礼方式,叫作叉手礼。


  宋人穿越“比手语”?其实是行“叉手礼”
  一组泸州宋代石刻中,男侍者双手合于胸前,手指相交的动作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侍者手部只有左手食指和小指向上翘,其余手指则向内弯曲,乍一看,分明就是当年BEYOND乐队主唱黄家驹最喜欢比的手势造型。
  这种手势叫作“rock”,是众多国内外歌星、音乐人表演时都喜欢比的一种手势,代表着“爱”或“世界和平”。就连“中国好声音”节目,其LOGO也使用了类似的造型。
  真神奇,难道宋代泸州人就知道这个手势的含义?或者当年勾栏瓦舍里也流行起“rock” ,“摇滚大家一起摇滚”?




  “其实,这并非是宋朝人真的穿越古今,他们比的这种手势叫作‘叉手礼’。”泸州石刻艺术博物馆副馆长罗玉兰介绍,叉手礼是唐朝、宋朝人惯用的一种行礼方式,也是人们社交时最主要、最基本的礼仪,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显贵,都会在日常生活中行叉手礼。
  根据宋代的礼仪启蒙教材《训蒙法》,宋朝人从上学起,也就是6岁左右就要学习叉手礼。叉手礼多在站立时使用,尤其回话时以示尊敬。叉手礼也不像拱手、作揖那样行完礼手就直接放下,而是要放在胸前持续这一动作。俗话说“叉手不离方寸”,“方寸”即“心”,指的就是胸部。这也令叉手礼更具仪式感,表达情感的程度也更深沉一些。


  叉手礼在典籍和名著中也频频出现:
  《水浒传》第十五回,梁中书差遣杨志押送金银担,“杨志叉手向前禀道‘,恩相差遣,不敢不依……’”,就行的是叉手礼。
  《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行者叉手向前,笑道:‘嫂嫂切莫多言’”。孙猴子很可爱,这里向铁扇公主行的也是叉手礼。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因为参与改革失败,被贬至荒蛮偏僻的永州做司马,不得不屈身事人,于是便有了“入郡腰恒折,逢人手尽叉”的诗句。
  近年来,随着《长安十二时辰》《风起洛阳》等古装类电视剧热播,叉手礼也为更多人熟知。




  行礼姿势多种多样,礼仪精神传承至今
  在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合江县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宋代石刻展厅等陈列的众多宋墓石刻中,部分武士、侍者也都被雕刻为行叉手礼的姿势。
  不过,如果仔细辨别,可以看出他们的手势又各有不同——有左手在前合抱的,也有右手在前合抱的;有五根手指合拢,也有大姆指或小拇指翘起的。


  “叉手礼的动作并不是固定的,根据个人习惯动作可能略有不同。”罗玉兰介绍,叉手礼可追溯至魏晋时期,最初是合掌交叉以礼敬佛;真正出现于唐末,流行于五代、两宋(辽、金)、元朝时期。叉手礼和抱拳礼相似,不同动作有略微差异,但目的都是表示礼貌。
  “据考证,叉手礼的动作并不只是单纯一种,而是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合江县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陈列保管股股长朱玉梅说,叉手礼属于揖礼的一种,它的使用人群、行礼方式都有一个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过程。比如唐代叉手礼只上翘右手大拇指;宋代的叉手礼,则是左手握住右手大拇指的同时,左手大拇指也上翘。宋人写的《事林广记》中就记载说:“凡叉手之法,以左手紧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收不可太着胸,须令稍去二三寸,方为叉手法也。”




  当然,礼仪从来都不只是简单的外在形式,更重要的还在于传承内在精神。从叉手礼到抱拳礼再到握手礼,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时代如何变迁,中国人尊礼重礼行礼的核心始终不变。
  如今在泸州,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无论是私人空间还是公共场所,文明有礼依旧是最基本的教养。文明礼仪知识进校园、泸州社工周女性职场礼仪培训;评选窗口服务礼仪标兵、交通运输文明之星……宋朝人知礼重礼的精神,穿越数百年后,仍然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延续。
  来源丨川江都市报
  记者:杨理 实习记者:罗帅
  编辑丨李倩 责编丨谢蕤 樊鸣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