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泸州: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泸州

2024-10-28 09:40 来源: 市口岸物流办
【字体:

  坐拥四川第一大港,高水平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是泸州市的新时代命题。今年1至9月,泸州港货物吞吐量346.70万吨,同比增长51.94%。其中外贸进出口货物41.27万吨,同比增长10.71%;外贸箱量5.36万标箱,同比增长14.68%。从2022年第一列中欧班列开行,到创新“极简通关”“即到即入”“退税前置”等多项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模式被全省、全国复制推广,泸州市正全力以赴构建“大枢纽、大通道、大口岸、大网络”,以口岸物流高质量发展支撑高水平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通关提速更便利

  加速构建西部口岸营商环境创新高地

  8月26日9时46分,一辆红色集卡车驶向泸州港1号闸口。闸口并没有工作人员值守,约20秒后,集卡车顺利进港。司机罗刚全程没有下车,他知道称重、车牌号和箱号识别等环节已在这20秒里完成了,“以前要3至5分钟才能完成,现在方便多了”。

  这是泸州港智慧港口建设的一个方面,更是泸州市完善口岸功能、提升口岸环境的一个缩影。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泸州市近年来已有多项创新举措被全省、全国复制推广。最近的一项是今年7月,泸州中欧(亚)班列“拼车”模式案例入选《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第十四批)》并在全省推广。该模式创新之处在于:将货物串联起来集装发运,由传统整列110TEU从单一发站至单一到站的发运模式,创新实现由单一发站到达境外单一国家多个站点或多个国家多个站点的发运模式,以满足中小微企业出口货物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国内企业通过“拼车”模式实现零散发运以及境外就近站点提箱送箱,降低了全程运输费用,提升了国内企业出口货物的市场竞争力。其首创于2023年11月,共发出4列“拼车”班列,让货运更便捷、开行更快速,满足企业零散货物过境及出口的需求,提高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

  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创新推出的长江内河口岸进口“极简通关”模式,同样在全省复制推广。该模式实现转关口岸“容缺申报”,江上运输“提前申报”、抵运港口“船边直提”、查验现场“车载查验”,节约口岸转关手续办理时间1至2天,泸州口岸通关时间可从25天缩至15天左右,其中江运时间节省5天左右,查验货物平均查验时间压缩至1小时内,降低了企业成本,对于需查验的集装箱,可节约吊箱移箱2次/箱,单箱节省费用约400元

  泸州市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不仅多项被全省复制推广,还有不少被全国复制推广,如“进区货物即到即入”模式。为解决综合保税区承运一票多车货物的车辆等待放行时间超长、入区拥堵或车辆调度不足等问题,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在泸州综合保税区创新推出一线进区货物“即到即入”模式,探索“企业申报流程不变,后台数据比对验核”,优化核注清单报关方式,通过泸州综保区综合物流服务平台,完成核放单数据与载货车辆信息比对验核,一票多车货物车辆不再集中入区,实现单辆货车随到随入,不必等待。改革前,综合保税区场站运营公司需专设2名现场操作员,协调车辆核放申报、卡口车辆调度等,若车辆当天无法全部运抵,滞留卡口将产生用车费用每天每车600至800元;改革后,不仅节约了场站人力资源,更显著降低了企业运输成本。截至去年3月,该模式已为企业节约成本800多万元。

  而泸州税务部门创新的“生产型出口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模式,大幅提高了出口退税办理效率,将出口企业退税时间统一压缩到6个工作日内,有效降低税收风险、优化了营商环境。该模式现已成为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五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泸州是四川三大开放口岸城市之一。市口岸物流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泸州市将充分发挥四川第一大水运门户、7大国家级开放平台优势,以完善口岸功能为目标,以提升口岸环境评价为抓手,打造西部口岸营商环境创新高地。具体工作包括争取水运口岸正式开放、打造全国一流水铁联运口岸、提高口岸服务水平、打造智慧口岸等方面。

  南向开放枢纽门户集散功能不断提升

  通道体系更健全

  9月12日9时40分,今年第二列泸州中欧(亚)回程班列顺利抵达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这是泸州市为本地企业开行的首趟中欧(亚)回程专列,从哈萨克斯坦拉回1457.5吨小麦。企业负责人介绍,以往进口粮食是通过江海联运到达泸州港,这次首次通过铁路运输,节约了很多时间成本。以往,通过江海联运,从买货到货物回仓需要60天左右。现在,通过中欧班列运输,从下单到收货也就20天左右。泸州市是全省第四个开通中欧(亚)班列的市州,不仅带动泸州及周边城市的产品出口,更为泸州本土企业进口带来便利。

  近年来,泸州市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主动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中欧(亚)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江铁海联运班列实现从“0”到“1”的突破,在国际物流体系建设中,西向、南向、东向皆有突破。

  打通西向。2022年10月10日,泸州市正式被国铁集团和成都铁路局纳入中国铁路中欧班列图定站点,成为全省三个(成都、绵阳、泸州)图定站点城市之一。目前,泸州中欧中亚班列实现持续图定开行,稳定运行线路7条,已通达欧洲和中亚主要国家,累计开行54列,总货重4.1万吨、货值11.29亿元,吸引322家生产型企业来泸开展中欧(亚)班列业务,泸州已成为全省唯一稳定开展国际水铁双物流大通道的城市。

  突破南向。随着叙毕铁路建成通车,泸州市迎来南向开放合作全新发展机遇。今年,在畅通到北部湾铁海联运班列基础上,常态化开行四川西部陆海新通道江铁海联运班列,已累计开行46列班列,总运输1250标箱、总货重2.2万吨,货值8921万元。目前,已有重庆、乐山、内江等地企业到泸州开展南向班列业务,主要货源为成渝周边的元明粉、家具、玻璃纤维、聚氯乙烯树脂等货物,通达越南海防、斯里兰卡科伦坡、缅甸仰光、印度那瓦西瓦等国外地区。

  巩固东向。稳定开行泸州至重庆、武汉、九江、太仓、上海的内支线班轮,每周约11班;稳定开行铁水联运班列,开行泸州至昆明每周2班,攀枝花至泸州每周1班,成都至泸州每周2班;稳定开行铁海联运班列,开行广州黄埔至泸州每周1班,广西钦州至泸州每周1班。去年,东向完成货物吞吐量900.05万吨,稳居全省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超21万标箱,占全省65%以上;铁水联运完成4.96万标箱,同比增长16.49%。

  市口岸物流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泸州市将“立体化”构建国际物流体系,推动通道效能整体提升。具体包括:提升国际班列运营水平,以服务本地产业为出发点,加强班列班次运力与港口航线网络、班轮时刻、舱位等对接,积极开行中老、中越班列,打造泸州国际物流品牌;提升多式联运组织水平,加强泸州港与武汉港、南京港、太仓港、上海港等的合作,优化港口物流激励政策,不断拓展港口货源;加快航空、高铁物流通道建设,深化与大型航空货运公司合作力度,制定航空物流扶持政策,并尽快开办高铁快运业务。

  口岸经济示范区产业聚集潜能持续释放

  产“链”融合更深化

  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是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实践路径。近年来,泸州市依托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国际物流通道以及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不断将口岸物流优势转化为产业集聚发展动能,引进了一批特色企业。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综保区工作局副局长蒋兴雨表示,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现已建成和润粮油、四川信特、西南食谷等大型粮油加工项目,今年7月新签约马来西亚闵和国际(泸州)产业基地、蜀道物流集团蜀物川南临港智慧物流园、青岛启晟达食用油等3个项目,形成了集加工、仓储、物流、贸易于一体的产业链条。下一步,将积极争取国家粮食产业战略布局支持,加快建设泸州港国际粮食物流产业园,加快打造百亿级粮油食品产业集群,助力“天府粮仓”泸州示范区建设。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为招商引资增添了重要砝码,成为泸州市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重要基石。

  口岸经济集群发展成效显现。近年来,泸州的国家物流枢纽核心片区累计新增注册市场主体超2万家、累计签约企业(项目)近300个,累计招引11家世界500强、中国民营500强等龙头企业落户投资兴业,成功落地10亿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8个,初步形成先进材料、粮油食品、国际贸易三大百亿级开放型产业集群发展态势。

  长江上游最大进境粮食口岸初步成型。泸州港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于2014年10月获批设立,是全国首批,业务量常年居长江上游港口第一。2023年,泸州进口粮食总量超过130万吨。

  外贸高质量发展目标实现。泸州综保区外贸进出口额从2021年40.05亿元增长至2023年114.48亿元,占泸州全市外贸总量的比重从30.9%提升至51.8%,成功跻身全国综保区百强(2023年位列第87位)。今年1至9月,泸州外贸进出口总值152.29亿元,同比增长54.6%。同时,还建成全省唯一省级成熟型跨境电商产业园,跨境电商交易额10.2亿元。

  市口岸物流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泸州将进一步抢抓国家和全省战略机遇,紧扣“一枢纽、两口岸、三向国际物流通道、七大开放平台”建设发展,不断挖掘培育口岸物流优势,加快高水平建成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主要发力方向包括:推动枢纽经济转型升级,按照“稳存量、扩增量”原则,坚持以产业聚集为导向,努力推动形成“以物促贸、以贸兴工、物贸协同”新格局,促进新兴产业落地生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通道效能整体提升,立足服务本地产业,加快构建亚欧大陆桥体系重要联接区域;推动口岸环境持续优化,以完善口岸功能为目标、提升口岸环境评价为抓手,打造西部口岸经济发展示范区;推动物流体系提质增效,围绕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加强对重点园区、智慧物流、国际班列运营组织统筹谋划,试点推动乡村振兴物流服务体系示范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