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林集团考察泸州林竹产业发展项目
在“国企泸州行”活动蓬勃开展之际,2025年3月31日至4月1日,四川林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屈原率队深入泸州开展林竹产业专项考察,聚焦“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新路径,作为省属国企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此次考察不仅为泸州林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更标志着“国企泸州行”活动走深走实。
以竹为脉,激活绿色经济“新动脉”
泸州坐拥405万亩竹林资源,位居全省第一。近年来,泸州市坚持“以竹为基、建圈强链”的发展思路,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构建起从竹种培育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体系。在叙永县,“竹林+食用菌”的立体种植模式让每亩产值突破2万元;合江县创新“金钗石斛+竹林”套种,开发出20余种药食同源产品;纳溪区大力发展“以竹代塑”新赛道,建立了国家级现代园区——“西部国际高新林竹产业园区”,实现竹资源高效利用。2024年,泸州竹产业产值达390亿元,较2017年增长3.6倍。
锚定目标,探路绿色发展“新篇章”
考察团一行深入现场调研林竹产业发展,与泸州市携手共绘“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篇章。先后考察竹产业园区建设、现代产业基地、竹笋加工建设、竹产业低空经济等项目,深度调研竹林抚育、竹笋加工、精深加工全链条。刘屈原表示:“泸州竹林资源禀赋与集团产业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双方可在竹基新材料、可纺纤维、低空经济等领域实现破局。”
政企发力,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座谈会上,双方就资源禀赋、发展方向、合作意向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四大合作意向:一是在赤水河流域石漠化治理和生态防治上进一步加强合作,共筑“长江生态屏障”;二是在国储林建设上共谋发展,深度合作;三是对竹笋加工、低空经济等项目进一步加强沟通,寻找合作切入点。四是创新合作方式,建立合作和交流机制,加强人才和技术交流。
展望未来,泸州正以“国企泸州行”为契机,加速构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现代林竹产业体系。随着四川林业集团的战略布局与泸州资源优势深度融合,这片“竹绿酒红”的土地,必将书写更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精彩故事,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绿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