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来社区办事,不想社区相关工作人员下沉网格去了,只好打电话询问或下次再来。“全科社工”服务管理模式启动后,群众无论来社区办理何种公共服务事项,都可实现“只进一扇门、只找一个人、能办所有事”。
今年8月,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政法委在我市组织开展了“全科社工”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试点工作,全市20个社区纳入首批“全科社工”试点社区,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的活力。
从“专岗专能”变“全科全能”
穿上工作服,坐进社区全科社工服务大厅综合服务窗口工位,雨山区平湖街道西苑社区网格员江成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以往,她主要负责社区经济普查、人口普查等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如今,打开我市57项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办理清单,无论居民来办理哪一项,她都能做到快速反应、快速应答,为居民妥善办理好。
今年8月15日,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在市党群(人才)服务中心举办我市首批“全科社工”集中培训班,各县(区)委社会工作部负责同志、全市20个试点社区60名首批“全科社工”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班以现场授课形式进行,来自市人社局、市卫健委、市残联的共11名业务骨干以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社会保险以及残疾人帮扶救助等19项政策为切入点,结合社区工作实际,为参训学员进行政策解读和专项培训,较好地提升了他们的政策水平和实操能力。
为让“全科社工”更加名副其实,西苑社区工作人员每天抓住碎片学习时间熟悉办事流程,利用“30分钟网格圆桌会”时间针对掌握程度进行集中提问,通过集中提问、个人自学、交流学习等方式,把业务知识融入业务办理过程中,使社区工作人员逐步熟练掌握多项业务办理流程,做到“精一门、懂两门、会三门、知多门”,让居民享受“一窗受理、一次办好”的贴心服务。
“‘全科社工’对我们社区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培训所学,目前我们都在积极学习实践,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江成说。
作为基层社会单元,社区承担着各种政务职能,社区工作者不仅要在社区处理各种公共服务事项,还得下沉到网格中去,开展实地走访。两边都要兼顾,有时难免分身乏术。
“‘全科社工’将原来‘一站式服务大厅’的多个窗口、多人负责的公共服务事项全部整合到了‘综合服务窗口’,由2名‘全科社工’全权负责办理,其他人员全部到网格中去,走家入户,了解群众诉求。”西苑社区党委书记张敏说。
从“分身乏术”变“近民亲民”
2名“全科社工”值守社区,其余人员下沉网格,走进居民之中,更好地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与居民走得更近了,服务群众的效率更高了。
近日,西苑社区中山花园网格员在“三必访”中发现,小区47栋一独居老人多次敲门无人应答,网格员立即联系社区民警并向社区党委书记报告后,联系开锁师傅强行开门,发现老人已摔倒并昏迷在卫生间内,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协助民警和医生将老人送到医院进行抢救,成功挽救老人生命。周围居民听闻后,纷纷赞扬社区网格员服务细致,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
在花山区桃源路街道珍珠园社区,“全科社工”实施“1234”工作法,即:有1本民情日志,有2个延时错时无假日班次,坚持培训到位、管理到位、责任到位3个到位,做到底数清、情况清、人员清、群众诉求清4清行动。珍珠园社区党委书记吴海燕表示,“全科社工”包括了社区“两委”成员,更多的力量下沉到网格后,面对面服务居民、处理问题,第一时间为居民答疑解惑、提供服务,服务群众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了,群众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了,基层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了。
作为社区服务模式和基层治理手段的一次创新尝试,“全科社工”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做到了前端有服务、后端有网格、有事找“全科社工”,咨询事项和即办事项当场答复和办结,复杂事项、代办事项及时受理并承诺办理时限。目前,我市“全科社工”实行轮岗制,具体轮岗安排由各社区统筹,逐步做到全员轮岗,打造出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基层治理赋能加码。
记者 黄莹 通讯员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