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深入打好这场攻坚战!南京这么干!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南京

2022-02-21 21:15 来源: 南京发布
【字体:


  最近几天
  东风拂面
  天蓝水净
  久违的阳光回归
  处处洋溢着早春的气息
  


  “@光影剑客N”摄


  方飞 摄


  顾树荣 摄
  支撑这份 “ 小美好 ” 的
  是实实在在的数据


  2021年南京
  PM2.5浓度均值29.1微克/立方米
  创2013年以来 历史最优水平
  水环境质量保持 全省第一
  ......


  会议现场。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崔晓 摄
  2月2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暨河长制工作会议,部署今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中央和省部署要求,持续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向“深入打好”转变,努力交出统筹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合格答卷,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南京。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主持并讲话,代市长夏心旻部署工作,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龙翔、市政协主席刘以安出席,省生态环境厅环境监察专员尹荣尧、驻宁环境监察专员唐洪文到会指导。
  韩立明在讲话中肯定了去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客观分析了当前生态环境质量存在的问题。她说,去年以来,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满意度稳步提升,但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同人民美好生活期盼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要深刻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牢记“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的谆谆教诲,保持“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信心定力,落实“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底线要求,厚植人民情怀,坚持系统思维,狠抓工作落实,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只能变好、不能变坏
  这是生态环境质量必须守牢的底线
  会上,江北新区、各区、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签署2022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责任书并报市委。这已是连续第五年各板块、各相关部门“一把手”签下环境改善“军令状”。
  良好的生态环境
  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01
  环境质量提升
  要实现“三变”
  ★2021年,南京市PM2.5浓度均值降至29.1微克/立方米,创2013年以来历史最优水平;
  ★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连续3年达100%,17条省控入江支流水质均达Ⅲ类以上,水环境质量保持全省第一;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的同时,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分别下降2%和4%以上,绿色低碳转型扎实推进。


  左毅 摄
  今年怎样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会议提出要实现“三变”
  ▽▽▽
  生态环境“质量之变”
  以更高标准打好“三大保卫战”,精准发力“增蓝天”,在持续削减PM2.5的基础上,更大力度治理臭氧、扬尘污染;
  系统施策“保碧水”,年内要确保建成幸福河湖170条以上;
  源头防治“护净土”,大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持续健全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抓好源头减量、资源利用、无害处置。


  小桃园6公里环护城河绿道全线贯通。通讯员 韩旭 毛劲松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
  长江保护“格局之变”
  要从岸线整治转向全域空间治理,在区域开发建设、重大项目推进中严守“三线一单”,加快实现城市空间与生态空间贯通融合;
  要把生物多样性改善作为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指标,扎实开展绿化造林、湿地保护、增殖放流等工作;
  要从生态保护修复转向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保护弘扬长江文化,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真正走上绿色转型、创新驱动发展的轨道。


  绿水湾湿地修复后效果显著,吸引白骨顶鸡在此栖息,数量逐年增多。通讯员 武家敏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孙中元 摄
  问题整改“成效之变”
  要进一步强化突出问题梳理排查;
  加快补齐环境设施短板;
  加快提升基础设施供给、监测监控、执法监管等方面的能力;
  持续解决生态环境领域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真正让矛盾化解成效和老百姓切身感受相一致。
  


  方飞 摄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会议提出,当前,随着污染防治末端治理边际效应凸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关键抓手,坚决贯彻“双碳”决策部署,聚力解决“降碳”突出难点,探索构建“低碳”支撑体系,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02
  持续深入治污攻坚
  今年明确67项重点任务
  大会印发了《2022年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根据《目标任务》,围绕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污染物排放进一步削减、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环境安全进一步保障五大年度目标,今年全市明确了九大类共67项重点任务。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重点任务:
  推动能源节约和结构优化、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参与碳市场交易、全面实施碳达峰行动、开展低碳技术创新攻坚、提升生态碳汇能力、深入开展绿色系列创建。


  南化公司的捕碳技术走在国内国际前列。中国石化南化公司供图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
  重点任务:
  加强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推进VOCs深度治理、加强机动车船污染治理、强化油品监管和油气回收治理、严格落实扬尘管控、强化秸秆、垃圾禁烧管控、提升污染天气应对能力。


  扬子石化水厂净一车间技术人员正在对VOCs治理装置进行优化。通讯员 李树鹏 王艾民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
  与水污染防治
  重点任务:
  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包括完成外秦淮河清淤、西玉带河整治、北十里长沟东支下游生态清淤等11项河道水环境提升工程,实施进香河、友谊河西沟等14项暗涵整治工程;巩固提升入江支流水质,包括持续实施秦淮河、七乡河、石碛河等入江支流治理工程,进一步巩固提升入江支流水质,确保28条入江支流水质达标率100%,17条省控入江支流逐月消劣等。此外还有,强化饮用水水源地建设与保护、完善城市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加强工业废水治理、强化船舶港口污染治理、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强水环境问题溯源整改、持续落实水环境提升制度。
  加强土壤与
  农村环境保护
  重点任务:
  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包括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落实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制度等;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包括打造水美乡村10个以上,建设400个市级宜居村;推进农业资源化利用,包括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7%,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示范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等替代技术。此外还有推进农业清洁化生产、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等。


  鼓楼滨江江豚戏水。通讯员 武家敏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摄
  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
  重点任务:
  开展长江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包括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开展“拯救江豚行动”,放流各类土著物种不少于1000万尾等;加强长江岸线保护,推进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详细规划出台,持续开展长江岸线非法侵占等问题整改“回头看”等;实施绿化行动与生态修复,包括完成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面积不少于255公顷;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空间管控区域保护,包括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专项行动等;保护生物多样性,开展全市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加强长江江豚、中华虎凤蝶、震旦鸦雀等珍稀物种保护;开展生态文明创建,组织创建国家级、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开展区域生态质量评价,加强生态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统筹推进固体废物管理
  重点任务:
  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固废源头减量、提升固废资源利用水平、提升危废处置能力、强化危废固废环境监管、推进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加强危废运输企业运输安全监管。
  强化环境风险防范
  重点任务:
  强化重金属污染防治、加强尾矿库污染防治、保障核与辐射安全、健全环境应急防控体系建设、开展环境污染防治设施专项整治、加强危化品生产许可获证企业产品质量监管。


  南京长江岸线。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 记者丁劼 摄
  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重点任务:
  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挂牌督办与各类交办问题、加强民生热点问题整治、推动“无异味”园区建设、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 记者段仁虎 摄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与治理能力建设
  重点任务:
  健全法规政策体系,包括开展《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等立法研究,推动《南京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和《南京市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管理办法》立法修订工作等。此外还有,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健全环境治理市场体系、建立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推进区域绿色协调发展、推进园区限值限量管理、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监控能力、提升生态环境执法监管能力、提升生态环境智慧化监管水平、提升生态环境人才队伍建设能力、提升生态环境科研能力、健全全民行动体系。
  03
  今年怎么干
  相关部门和板块表态
  目标任务已经确定,责任状也已签署,各相关部门和各个板块表示,坚决完成目标任务,努力交出统筹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合格答卷。
  南京市生态环境局:
  狠抓问题整改,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严格实施“点位长”管理办法,压紧压实两级“点位长”责任;
  加强部门联动,打好治气“组合拳”;
  加强源头控制,推进清洁原料替代,强化汽车尾气治理,严格餐饮油烟治理和工地扬尘管控;
  健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实施精准管控,确保空气质量持续好转。
  江北新区: 厚植新区绿色本底
  坚持转型与清退并重,推动绿色示范发展,力争在“十四五”末将现有106家化工企业压降至80家左右;
  坚持减污与降碳并重,推动环境综合治理,狠抓新材料科技园45家异味重点企业“一企一策”整治,推进“无异味”园区建设;
  坚持管理与建设并重,推动环境风险管控,开展环境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提升危废处置能力和处置水平。
  玄武区:环境质量提升当表率
  实施“全域全覆盖”治理管控,精细化制定污染源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执法清单、工程清单,压实各方责任,全面提升大气质量;
  实施“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与水环境治理”三水统筹,将玉带河等6条河道打造成幸福河湖;
  开展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全力实现玄武生态环保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秦淮区:
  打造开门见绿、推窗见景的城市环境
  今年要突出“三个全力以赴”,全力以赴强弱项、补短板,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拉网式排查污染源,加强小餐饮企业油烟整治和工地扬尘管控力度,加速推进污水管网建设;
  全力以赴强基础、优治理,充分发挥污染防治智能化指挥平台、智慧水务平台等作用,常态化开展控源截污、空气质量走航监测等工作;
  全力以赴强作风、聚合力,严格落实“点位长”“河长”等责任制,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参与环境治理与监督。
  建邺区:
  为全市“智慧环保”积累建邺经验
  实施生态环境“一网统管”计划,全要素推进气、水、声、土壤等“环保数字化”智慧调度;
  严控夜间施工,积极引导白天出土,充实6~8人调度专班,全覆盖“工地管家”,提高扬尘管控水平;
  分析各类污染源排放规律和排放总量,制定问题清单、责任清单等“六项清单”,压实责任;坚决落实“长江禁渔”,严格长江水源地保护措施,做好长江及秦淮河入河排污口管理,“一口一策”分类整治。
  鼓楼区:
  全心全意提高群众环境满意度
  进一步落实四级“点位长”制度,压降大气污染物排放;
  持续开展“静音控尘”专项行动,对在建工地、餐饮、加油站等重点单位全时段监管;
  完成金川河幸福河湖建设,开展入江排污口整治;
  推动环境问题闭环管理,通过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环境问题,切实提高鼓楼区群众环境获得感幸福感。
  栖霞区:
  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大气治理方面,今年将建设大气应急管控指挥平台,开发栖霞区大气污染源信息化查询系统;
  水环境提升方面,加强入江支流和跨界水体治理;
  土壤污染防治方面,推广燕子矶新城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经验,有序开展区域内工业退出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治理。
  雨花台区:
  树立必胜信心,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强化科技治污,构建涵盖水、气、废、土、声、信访等重点环境保护工作数据的应用平台;
  建立和秦淮、建邺区的大气数据共享机制,科学治理工地扬尘、道路拥堵尾气污染等污染物;
  按照“查、测、溯、治”工作要求,启动秦淮新河排污口整治,继续发挥南京市入河排污口整治示范区引领作用。
  江宁区:
  主动融入国家“双碳”战略布局
  坚持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全年淘汰低端低效产能项目10个,推动江宁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打造彩虹桥片区“无尘街区”,开展370项治气工程;完成外秦淮河、牛首山河等14个幸福河湖建设;
  完成绿化造林1000亩,完成120公顷废弃露天矿山修复任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切实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环境治理水平。
  浦口区:守护浦口绿色底色
  启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探索老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展森林碳汇交易研究,持续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保护;
  以生态损害赔偿机制为创新点,探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新路径,与区检察院等部门建立第三方监督评估协作机制,在查处环境违法企业的同时督促企业开展生态补偿修复替代,实现“以修代罚,以修减罚”。
  六合区:
  继续交出生态环境保护“高分卷”
  把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重要抓手,确保完成碳减排目标,推动落后产能稳妥腾退,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加强对企业生产工艺废气排放的监测和监管,进一步落实省、市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夏病冬治”部署要求,加快源头治理进度;
  引入第三方专业支撑服务,加大污染源头分析、科学精准评估;运行PM2.5、VOCs监测监管系统平台,构建精细化监测监管体系。
  溧水区:打一场治气“翻身仗”
  紧盯大气污染治理这个重点难点,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制定全区污染源清单,强化源头治理;
  全覆盖式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加强工地扬尘治理;
  严控新增燃油渣土运输车辆,加强车辆路检;加强应急管控,充分运用各类在线监控设施、走航监测等手段,开展常态化巡查管控,确保各类管控措施落实落细。
  高淳区:努力构建低碳发展新格局
  全面完成省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有效加强湿地、林地、水源等重点生态区域生物多样性建设;
  建立健全生态资源权益交易、生态保护补偿等机制,争创国家“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实施GEP与GDP双评估、双考核,努力打造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区;
  实施《高淳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加快推进碳达峰。


  汪春 摄
  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江北新区、各区设分会场。市领导杨学鹏、蒋跃建、邢正军、霍慧萍等在主会场参加。
  内容来源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邹伟 王灿 江瑜
  编辑 | 巢宸舒
  校对 | 吴一唯
  责编 | 钱奕羽


  

一周热门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