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丨南京“新主城”崛起!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南京

2022-06-25 13:28 来源: 南京发布
【字体:


  长江如虹贯。伫立江边,远处高楼鳞次栉比,近观江湾绿意葱茏。曾几何时,江北还是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洼地。2015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南京江北新区,一个新的“名字”赋予了这片土地新的生机。
  七年来,江北新区紧扣“三区一平台”战略定位,抢抓“三区叠加”发展机遇,以全域创新带动全域发展,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百姓的幸福感显著提升,一座现代化“新主城”已然崛起。


  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
  创新驱动 产业发展的转型之变
  在国家赋予江北新区“三区一平台”的战略定位中,首要的任务便是打造“自主创新先导区”。从成立之日起,创新便成为根植于江北新区的基因。
  作为江北曾经的支柱产业,钢铁和石化所产生的能耗、环境、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一直是区域发展的制约。改变发生在2015年,以南钢为代表的企业,开启了创新引领的转型发展之路。


  近日正式投入运营的南钢智慧中心,大幅提高了传统钢铁生产的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
  “南钢聚焦‘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新产业裂变’三条成长曲线,推行‘绿色、智慧、高科技’发展理念,形成了金属新材料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多赛道发展的新局面。”南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一新介绍,2021年,南钢的技术竞争力已位列全球钢铁企业第12位。
  如今,在南钢的JIT+C2M智能工厂里,一排排生产线上,机械臂和机床自动运转,几辆无人驾驶小车穿梭其间。与传统工厂相比,这座由南钢自主设计、研发的智能工厂,人员劳动效率提高10倍,加工成本降低20%,已获得11项专利和2件软件著作权。
  创新赋能,产业集聚,江北新区打造“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的效应越发凸显。目前,新区已形成新材料、智能制造、汽车及轨道交通三大优势产业以及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现代服务业三大新兴产业,“3+3产业体系”层次鲜明、链条完善。
  便民惠民 城市建设的品质之变
  “ 江北新区成立以来,已建成12条过江通道,在建的还有‘两桥两隧一轨’5条通道。 ”新区建交局工作人员介绍。 随着一座座大桥在长江之上架起,一条条隧道穿江而过,长江之限,已不再是困住科研、人才、金融等要素汇入江北的桎梏。


  江心洲长江大桥(长江五桥)。
  南北通联,让城市的发展从秦淮河时代迈向扬子江时代。随着人口的不断流入,江北新区的城市建设也驶入了快车道,在此过程中,聚焦居民百姓的幸福感与满意度,“江北新主城”的建设累计投资超千亿元,实现了城市品质的全面提升。
  以扬子江生态公园为核心打造的滨江风光带,实现了周边居民“推窗见绿、开门见景、临江又亲江”的美好愿景。 拆“工业锈带”建“生态秀带”,江北新区还先后建成了桥北湿地公园、桃湖公园、杏湖公园等,让居民在家门口就有了休闲好去处。


  桃湖公园。
  在扬子江生态公园周围,江北新区市民中心、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等造型别致的地标建筑拔地而起,“现代化新主城”的形象加速显现。
  曾经,医疗、教育等民生实事都是江北发展的短板,随着鼓楼医院江北院区、南医大四附院京新院区等医院的引进以及南京一中江北新区分校、鼓楼幼儿园江北新区分园等学校的落户,江北居民实现了“家门口上名校”“家门口看名医”。
  补短板、提品质、创特色
  在打造“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的道路上
  江北新区始终在
  回应居民百姓的殷殷期盼
  先行先试 对外开放的发展之变
  当国家级新区叠加自贸试验区,再加上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牌子,“三区叠加”的标签让“江北新主城”的地位再度提升,其发展也迎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成立后,在制度创新上不断先行先试,累计形成15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项全国复制推广、31项全省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江北新区,开放合作的对象是全方位的。作为我市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江北新区加强与上海浦东新区、苏州工业园区等联动发展,聚焦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合力推动世界级产业集群发展;深度参与南京都市圈建设,推动与淮安、滁州等城市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深化顶山—汊河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探索实践。
  产业实力持续壮大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基础配套日益完善
  群众的幸福感也不断提升……
  这所有的一切
  只是一个美好的开端
  未来
  江北新区还将展现怎样的精彩
  让我们拭目以待!
  内容来源|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晓露 李都 通讯员 梁洪基
  图片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姚强 孙中元 冯芃 徐琦 夏思宇 通讯员 徐方盛;南钢供图 编辑 | 潘希佳
  校对 | 钱奕羽 责编 | 潘涛


  

一周热门